數據來源:新華社、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北京日報、騰訊
2月5日,江蘇省南京市市民來到夫子廟逛燈會,以花燈為背景自拍。谷昌旺攝(影像中國)
2月6日,在河北省平山縣紅崖谷,民間藝人在表演舞龍。張秀科攝(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隨著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和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人們歡度春節的方式也有了很大變化。鄉村游、民俗游成為過年新選擇;人們在旅途上也能享受多種娛樂;移動互聯網“e”路隨行,視頻拜年有了許多新花樣。服務的提升、技術的創新、選擇的多樣為人們節日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和新鮮的體驗,為春節增添了濃濃的樂趣。
出游新選擇
走進鄉村體驗年俗
伴隨著春節的到來,上海金山的廊下鎮熱鬧了起來。家住虹口區的市民孫海斌,帶著家人驅車幾十公里,來廊下參加民俗年味節。
年味節,就在廊下郊野公園里。這是上海較早開放的郊野公園,公園沒有改變原有的自然生態格局,還修復了一些自然生態功能。這里秋天看楓葉,春天賞紫荊,一年四季不重樣。
年味節現場,孫海斌一家正學著做蓮香糕,忙得不亦樂乎。蓮香糕是廊下特產,已經有600多年歷史,代代相傳至今。制作蓮香糕,要在木質模具的格子里填上糯米和粳米混合碾磨的米粉,再用雞蛋在每格中壓出半個蛋大小的坑,填一團紅豆沙,最后用糯米粉封蓋,壓緊壓實。這時,將模具反扣,底部的花、鳥、水果或者“福”字圖案就印刻在了上面。之后上鍋蒸制15分鐘,軟糯香甜的蓮香糕就做好了。
除了做蓮香糕,孫海斌還帶著孩子體驗了滾鐵圈、打陀螺,沒見過這些物件的孩子玩得有滋有味。孫海斌笑著說:“我們一家人都愛鄉村游,住民宿、吃農家菜,很有意思。看孩子在田里玩耍,我高興得很!”
從臘月二十二開始,年味節要持續整整一個月。廊下郊野公園運營辦主任張樺說,早在小年之前,民宿就都訂出去了。在這里,貼窗花、送“福”字、寫對聯、自己動手做土布包、參加游園會,農家趣味應有盡有,可以收獲城市里找不到的樂趣。
點評:到鄉村體驗民俗,在郊野尋找年味,過年花樣更多,收獲別樣快樂。
旅途不寂寞
網絡陪伴回家更快
在蘭州西站寬敞明亮的候車大廳,雷保平一家四口等候著回家的列車。
今年41歲的雷保平,是甘肅天水麥積區石佛鎮人。當年,他沒讀完初中,就外出務工。“早些年啊,等車可都是干坐著,無聊又難熬。”雷保平放下手機說,人們摩肩接踵地進站,大包小件堆積如山,看著匆匆人流,叫人十分心焦。好不容易上車了,4個半小時的車程,沒的消遣,嘈雜的車廂里,坐的人難受,站的人更難受,大家心里頭都在問:“怎么還沒到?”
經過多年打拼,雷保平在城里買了房,兩個女兒在身邊長大。和自己生活的變化一樣,回家的旅途也越來越令人愉悅。
“真是大不一樣了。手機訂票選座、改簽退票,方便得很。而且,自打通了動車高鐵,回天水最多一個半小時。”雷保平說,車程時間短,車站網速好,車上信號強,看看手機,刷刷視頻,候車和在車上的時間再也不無聊了。為了不讓家里人擔心,他還可以打視頻電話,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覺就到站了。
“幾年前帶孩子回老家,甭提多心累。”雷保平的妻子陶粉菊說,小孩子時間長坐不住,好動愛竄,一管就哭。“現在我和她們一起用手機看看動畫片、做做小游戲,一路玩著笑著,時間過得飛快。”
點評:動車高鐵,讓春節團圓路更短;網絡提速,令游子返鄉情更濃。
拜年花樣多
遠洋視頻別樣團聚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我家新年好……”手機里,一位帥氣的船長帶著船員又唱又跳,再加上卡通人物探頭探腦的特效動畫,讓捧著手機的兩個娃娃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視頻里的船長是中外運航運的曹玉強船長。跟過去幾年一樣,今年的春節,曹玉強還是在海上度過。今年除夕夜,他的妻子李玲也要為春運值班。怎樣才能趕著點兒給家人拜年呢?曹玉強和船員們一起合計,“要不錄個短視頻吧,咱排個小節目提前發過去,家人也能看看咱的‘小春晚’。”這個想法一呼百應。
看似簡單的“拜年”,曾經對他們夫妻倆來說并不容易。曹玉強長期航行在“一帶一路”航線上,每次出航少則10個月,多則一年。李玲算過,上次兩口子一起過春節已是5年前了。
去年,船上啟用了無線網絡,一家人通過網絡視頻聊天的機會也多了。只要有信號,曹玉強便會拿起手機,錄幾段短視頻發回家里。那些溫暖的關懷、航海的見聞,都沿著網絡“飛”到了家人身邊。孩子們不僅能經常看見爸爸,還學到了很多大海的知識。
這個春節,親人們雖然遠隔萬里,但視頻拜年、隨時聊天,讓陪伴換了一種形式,快樂和關愛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因為珍惜而更加濃烈。
點評:科技飛速發展,讓相隔萬里的親人們對屏相見,傳遞歡笑、分享喜悅,互致新春祝福。
本版制圖:郭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