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一切都在“加速”的時代,越來越快的飛機、越來越快的高鐵,在縮短時空距離的同時,也總讓人擔心,那些生活在鄉間、小鎮上的人們,他們會不會被時代拋下?
這種擔心或許是多余的。在貴州省貴陽市與銅仁市玉屏縣之間,就有一趟5639/5640次綠皮慢車,途經的地區是處于山高路險、交通不便的偏遠貧困地區,每天朝發夕至,堅持40多年一直陪伴著沿線上每一位旅客。
據悉,這趟列車沿途停靠16個站,逢站必停,最低票價只要2塊錢,除沿途的鎮遠、凱里、貴定等幾個大站設有售票廳外,其余車站一律取消售票廳,乘客先上車后買票,完全公交化。即便虧本,鐵路部門也堅持開行,主要為當地貧困群眾謀福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綠皮車逐步被高鐵淘汰的時代,這趟綠皮慢車從未離開,只因還有很多人需要它。時速只有40公里,雖然慢了點,但沿途群眾,尤其是那些小站周邊的農戶卻覺得很方便,因為這是他們最貼心的交通工具。
將自己家的蔬菜瓜果通過這趟綠皮車賣給城里人,再購買一些家庭必需品,來回車費才4元錢,非常劃算,沿途群眾樂在其中。顯然,這趟列車不僅極大方便了出行,還給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帶去了希望。
一趟列車因低廉的票價、密集的停車站點而充滿溫情,沿線群眾挑上車的大筐小簍的蔬菜水果、雞鴨牲畜,讓列車別有一番景致,它的“慢”暖心又接地氣,讓沿途群眾的獲得感更直接更實在。
不可否認,綠皮車雖然行馳速度緩慢,更沒有舒適感可言,但相比高鐵,票價低廉,這對于低收入群體,尤其是貧困地區的沿線村民來說,就是一個首選出行工具。
讓人欣慰的是,如5639/5640次一般,為一群人而保留的綠皮慢車還有不少,既給沿途群眾出行多了一個選擇,又能夠實實在在幫助到很多貧困的家庭,讓他們盡快實現脫貧。
近年來,盡管鐵路部門不斷加大綠皮車的淘汰和改造力度,但還有一些綠皮車并沒有被淘汰,尤其是偏遠貧困地區,它們依舊以“便民列車”、“公益列車”、“列車集市”等各種形式堅持存在,目的就是要把站臺上不同需求的旅客安全送達。
2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內蒙古集寧南站登上開往大連的K1567次列車4號車廂,看望慰問旅客和乘務人員,考察春運保障情況時說,我們現在雖然有了時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車,但不能沒有逢站就停、票價低廉的綠皮車。因為我們國家很大,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還很不平衡很不充分,既要考慮效率,又要兼顧公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無疑,總理的一席話給旅客們吃下了“定心丸”。于低收入群體而言,綠皮車票價便宜,能為出行省下不少的錢;于那些想體驗“慢生活”的群體而言,綠皮車就是不錯的載體,因為沿途的風景讓人沉醉。
由此可見,不論是保障交通出行公平,給貧困戶以希望,還是為軌道增添一些不一樣的色彩,承載著無數人記憶的綠皮車都有保留甚至增加的價值和意義。盡管吐槽還在,只要初心不變,以人為本,“哐當哐當”的綠皮車也能慢出精彩。(蘆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