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平臺是勞動關系還是勞務關系”“天氣不好時,我們送餐晚一點就會被客人投訴,公司就要罰款,這合理嗎”“我們的工作真的很辛苦,特別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理解”……此次全國兩會上,來自網約車司機、快遞小哥、送餐員等一線勞動者的呼聲,通過代表委員們的議案、提案、建議,成為兩會的關注熱點。
近年來,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三新”經濟蓬勃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為129578億元,相當于GDP的比重為15.7%,比上年又提高了0.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催生了一支龐大的新型就業群體。據測算,2017年,我國從事共享經濟服務的勞動者人數約為7000萬人,到2020年有望超過1億人,其中專職人員約2000萬人。
伴隨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蓬勃興起,企業組織形式、管理模式、生產經營方式及用工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勞動關系的確立與運行、職工權益的維護和保障等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陳榮書列舉了新型就業群體面臨的5個權益維護難題:勞動合同簽訂率低、超時工作現象普遍存在、收入穩定性差、社會保險覆蓋低、勞動法律救濟渠道不暢。
全國總工會調查發現,“三新”經濟勞動關系復雜多樣。一些共享經濟平臺為了規避法律責任、降低成本,往往不與從業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或以勞務合同、承攬合同等其他形式的合同替代。僅有43%的從業者與平臺或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29%的從業者簽訂了勞務協議,21%的從業者沒有簽訂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協議,勞動合同簽訂率明顯低于國家發布的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
與此同時,超時加班成為這一就業群體的工作常態。全國總工會研究室主任呂國泉委員在調研中發現,“三新”企業用工主體、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勞動報酬等更加靈活多樣,勞動關系認定更難,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員每周要工作7天,許多網約車司機實際日工作時長超過10個小時。
長時間加班并沒有為他們換來穩定的收入和社會保障。呂國泉委員告訴記者,目前,這一群體收入相對較高,但其工作普遍實行計件制,收入不穩定。同時,通過平臺繳納社會保險的比例較低,部分從業者自行繳納養老醫療保險,有三分之一的受訪從業者沒有被社會保險覆蓋。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焦開河委員表示,由于沒有繳納社會保險,缺乏社會保障,“三新”就業群體一旦發生工傷事故,難以獲得賠償。“這部分從業人員流動性較大,工會的力量也難以完全覆蓋,一旦發生勞動關系爭議,將難以得到公正解決。”
“這一群體勞動經濟權益保障存在的問題,亟須引起各方重視。”陳榮書委員表示,應給予“三新”就業群體足夠的關心關愛,并及時完善勞動法律和政策體系。
據了解,不久前召開的全總十七屆二次執委會議提出,要加強“小三級”工會、行業工會聯合會建設,將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向新興領域新興群體延伸,擴大工會組織有效覆蓋,努力保障“三新”經濟從業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