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全國居民收入繼續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保持同步。觀察居民收入各項數據,國是直通車梳理出三大亮點:
亮點一:17個省份收入增速超全國水平西部地區表現較好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一季度共有17個省份居民收入增速超全國水平。西藏、貴州和安徽分別以11.9%、10.6%和10.1%的增速,位居增速榜單前三。
其中,西部省份表現較好,除貴州以外,四川、云南增長9.5%,陜西、甘肅增長9.4%,重慶、青海增長9.3%,寧夏增長9.1%,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而從收入數量來看,最高的是上海、北京和浙江。
“收入增速與經濟發展水平掛鉤。”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表示,近些年,西部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得到較快發展,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必然帶動當地居民收入增加。
此外,西部地區是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陳耀表示,近些年,社會大量資本投入西部,在政策支持下,西部城市產業發展得到提高,為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提供支持。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7年,西部地區貧困人口從5086萬減少到1634萬,年均減少25.5%,西部12省區市貧困發生率均降至10%以下。
另據國家發改委公布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7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12.7萬億元,增加到17.1萬億元,年均增長8.8%,占全國的比重從19.8%,提高到20%。
陳耀強調,未來還應該強調居民的“隱形收入”。“生態環境的改善、公共設施和服務的改善和提高等,都是關乎居民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收入’,這些收益沒有記錄在統計中,但是我們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陳耀指出,當下中國經濟依然面臨下行壓力,要使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挑戰重重,需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穩定就業;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動能。“做好新舊動能的轉換,要依靠體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促進實體經濟持續保持活力,這是保障居民收入的基礎。”
亮點二:收入增速跑贏GDP人均財產凈收入增長最快
從全國情況看,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毛盛勇表示,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個百分點,一季度GDP增速6.4%,收入增長跑贏了GDP。
從收入來源看,人均財產凈收入增長最快。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838元,增長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7.0%;人均財產凈收入721元,增長12.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9個百分點;人均經營凈收入1486元,增長8.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7.5%;人均轉移凈收入1449元,增長7.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7.1%。
“當下,中國部分地區住房租賃市場交易活躍,居民在出租房屋方面的收入得到提升。”陳耀表示,受農村居民土地經營權可在規定范圍內承包轉讓的政策影響,農村居民的租金收入也有所增加。
陳耀還提到,受到“房地產稅將加快推出”消息影響,部分居民一季度加快出售房屋,也是導致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增長較快的原因之一。
亮點三: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3元,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元,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
而從消費來看,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160元,增長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525元,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快于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增速2.7個百分點。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告訴記者,農村整體收入不斷提高,是保障農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的物質基礎。隨著國家政策對農村消費的支持,各種類消費品在農村地區的普及程度不斷提高。此外,農村電子商務滲透率增速不斷加快,電子商務在農村正處于快速成長期,對農村消費增長提供更多渠道方面的便利。
政策方面,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明確提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據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發布的《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3成多,達到約6322億元,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
趙萍透露,當下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接近50%,但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占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的14%左右。“農村消費潛力巨大,農村市場有望成為擴大內需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