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間,中國移動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現正在調查集團四家省公司的定制4G+手機銷售的特定銷售行為是否可能構成反競爭。
該銷售行為包括向分銷商支付補貼并對手機制造商設定業績目標,以期增加四家省公司的特別定制的4G+手機的銷售量。公告表示,有關調查仍在進行,而中國移動在調查過程中一直配合市場監管總局。同時,中國移動已暫停相關銷售行為。
回溯
卡槽之間的戰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4G+定制機涉及反競爭調查,令兩年前的“第二卡槽”之爭被輿論再度提起。
信息顯示,2017年,網絡流傳的一份《關于H移動公司擾亂通信市場秩序,壟斷通信市場情況的報告》,其內容顯示,某省電信聯通聯名申訴同省的移動分公司涉嫌“限制競爭,實施壟斷”。
其中提到,“用戶使用此類終端后,只要其中一個卡槽使用移動卡,另一卡槽使用聯通或電信號卡只能使用2G網絡,用戶會誤認為是聯通或電信4G網絡信號問題,勢必影響聯通或電信用戶對網絡和服務的感知;如果用戶堅持使用聯通或電信號卡上網,勢必增加換機成本,限制了全省廣大消費者自由選擇通信產品與服務的權利”。
分析
定制終端可以限制性能
有行業人士分析指出,所謂定制機,通常是手機廠商根據運營商的需求合作生產,大多會安裝一些特定的軟件,甚至是專門定制的操作系統和硬件。此外不少定制機的推出還會伴有補貼政策,包括手機渠道和最終用戶都會獲得一定的優惠。
而對于定制機本身,電信獨立分析師付亮認為,運營商推出定制機不論國際還是國內都是行業的常規行為,其動機包括產品多元化特色、定位差異以及競爭需要等等。
他認為,如果別人手機賣8000元,某運營商補貼后賣4000元,但有一些限制條件,只要有市場需求也是可以存在的。前提是不能有對用戶顯著不公平性的約束條件,比如超長合約及區別性套餐等。
“定制終端有一定特色很正常。未來,伴隨網絡的發展尤其包括物聯網的發展,市場對定制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付亮認為,首先,銷售定制機應被允許;其次,對特定機型做性能限制(需明示)并給予補貼也應允許。
觀點
混淆定制機性能屬不正當競爭
對于此次調查涉及的定制4G+手機銷售,付亮認為,或許與兩三年前的手機市場競爭情況有關。
如果消費者拿著手機卻用了競爭對手的流量,運營商就會覺得很虧,由此可能會做一些特殊的限制條件,所謂“卡槽爭奪”大致基于同樣的情況。
付亮指出,在4G手機推廣的初期,中國移動4G+定制機與對手的競爭在最開始的時候相對顯著,也有一度被對手認為打了全網通的“擦邊球”而引來申訴。
不過,隨著手機產品的升級,中國移動的手機規范也已經在逐步調整,對競爭對手的限制逐步減少,排他性設置也在減弱。
付亮強調指出,定制機如果有限制性能,卻不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明示與其他手機的區別,甚至故意混淆,則屬于不正當競爭。換句話說,運營商在營銷過程中必須給予用戶充分的知情權,使用戶在有足夠準確和明確的信息基礎上,由用戶來做出自己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相關公告發出后,昨日有媒體指出,在中國移動官網發現仍然有4G+定制手機在展示、銷售。
對于這種情況,上述媒體同時援引中國移動相關內部人士的消息指出,(公告中所述)停止相關的銷售行為,不是不賣這種(4G+)手機。北京青年報記者也從相關業內人士處證實了上述說法。
相關新聞
什么是定制4G+手機?
北京青年報記者登錄中國移動官網看到,在“買手機”頻道里,類型劃分為“合約機”和“裸機”兩大類別,進一步更細分的“特色便簽”里,則包括旗艦機皇、超高性價比、拍照神器、超薄手機、雙卡雙待等大約10余種類別,并沒有“定制4G+”手機的專門分類。不過,搜索“4G+手機”,則有數款版本機型標注有“移動4G+”的字樣。
相關業內人員介紹指出,目前主流的4G手機類型,也包括全網通手機。究竟移動4G定制和全網通4G有怎樣的關系和區別?業內人士稱,“移動4G定制和全網通4G定制,這兩個都屬于定制機,區別在于前者在一定情況下只支持移動4G,后者支持移動、聯通和電信4G。”
相對來說,移動4G+版本的手機是手機廠商與中國移動合作的定制機型。一位網友在相關網絡話題中談及移動4G+時這樣介紹,“當手機中沒有使用移動卡的時候跟全網通機幾乎一樣,也支持多種網絡,但手機中有一張移動卡和一張非移動卡的時候,會限定只可以使用移動卡上網,不能設置兩張SIM卡的流量切換。”
也就是說,當移動和其他運營商的SIM卡同時插入時,則僅限于移動作為主卡支持4G,另外一張卡槽里的中國電信或中國聯通的手機卡只能用2G網絡,可以打電話、發短信,但不能4G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