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熊志(廣東)
日前,有微博用戶爆料稱(蘇大)“附一院心血管主任醫師楊向軍,被其博士生實名舉報:亂裝支架,裝一個回扣一萬元”。
蘇大附一院的官網上發布的醫生出診時間表顯示,每周二和周四上午楊向軍分別在蘇大附一院總院和十梓街院區出診,但目前一直到5月底的四次門診均為“停診”狀態。
蘇大附一院十梓街院區大內科護士臺向澎湃新聞證實了停診信息,稱“不知道什么時候出診”。
該醫院黨委辦公室另一名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表示,楊成軍被調查是事實,“但其他情況醫院這邊也不清楚”。
蘇大一附院官顯示,楊向軍不僅是蘇大附一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是蘇州大學臨床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大內科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楊向軍的擅長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診治,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包括冠心病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療;各種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等。
目前關于案件的細節并沒有公開,根據相關信息,楊向軍被調查是事實,但網帖爆料中的一些關鍵細節,比如是否存在亂裝支架,且裝一個回扣一萬元,目前仍然有待證實。不過博士舉報導師的情節,在增添戲劇性之外,仍然會帶給外界一種醫療回扣觸目驚心的聯想。
事實上關于心臟支架領域的暴利,早已不是第一次被聚焦。根據媒體報道,心臟支架包含了成本、研發費用后的出廠價,往往只有幾千元,然而經過層層流通環節加價后,溢價程度最高能達到出廠價的8至9倍,最終費用經常會高達一兩萬。
居高不下的回扣,滋生出各式腐敗,而負責主刀的醫生,往往成為其中的關鍵一環。比如此前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借采購心臟支架收回扣近400萬。
從醫學的角度講,心臟支架有著臨床副作用,為了收取回扣而亂裝支架,用謀財害命來形容都不為過。而且,心臟支架這種醫療器械,都是經過層層審批才能進醫院,廠家直供醫生不太現實。所以用患者健康冒險,所反映出來的,不只是某個醫生醫德的淪陷,其背后還有一整條流通環節的利益鏈,對此同樣有必要徹查。
此次風波源于博士生舉報,這種內部爆料的模式,固然看點十足,且牽出了潛規則,照見了醫院和醫生的黑幕,但另一方面偶然性太高,而且不可復制。
事實上,醫療領域本身就有信息高度不對稱的特點,它給吃回扣提供了土壤。尤其心臟支架手術,不同于普通的感冒發燒,有著高度的行業壁壘,對缺少專業知識的患者來說,往往只能服從醫生的醫學權威,靠醫生道德自律,因此自然容易成為被圍獵的羔羊。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被調查的楊向軍,還不是不規范的小醫院醫生,其工作的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本就是首批三甲醫院,而楊向軍在當地乃至全國的業界知名度都不低,還是全國和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如果不是爆料,普通人幾乎很難想像,他會冒著違法的風險吃醫療回扣。
一個在重點三甲醫院行醫,且榮譽加身的專家,理論上應該給患者帶來一流的醫療服務,但他居然也涉嫌與回扣扯上關系,這種結局讓人嘆息,更說明圍繞醫療器械衍生的灰色利益鏈,侵蝕的能力足夠強大。和此前媒體對心臟支架暴利的報道,倒是形成了相互呼應。
過去的討論中,圍繞以藥養醫導致的過度醫療,或者醫療器材回扣,會有一些帶辯護色彩的觀點提到,醫生職業風險和收入不成正比,因而會想著通過藥品、器材來薅患者的羊毛,在普遍的潛規則下,很難苛責某個醫生。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混淆是非,且無視作為相對弱勢者的患者的利益和冷暖。
此次意外的爆料,再次揭開了醫療行業見不得光的一面。當然,鑒于心臟支架領域的暴利傳言屢見不鮮,它注定不會有太高的新鮮度。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博士生舉報導師,為事件增加了看點,也為正視醫療回扣注入了額外的壓力。接下來,希望看到從上到下的徹底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