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趙奇峰,不僅在遼河油田赫赫有名,就是在中國石油系統也響當當。
趙奇峰創造了5個同行業第一:撰寫、參編出版了崗位技術專著10部約300萬字;開展技術革新為企業創效1.3億元;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2篇、獲得科技成果獎19項;第一個被以個人名字命名正式出版視頻教材的工人;唯一被評為“中國十大杰出青年技師”的石油工人。
趙奇峰今年45歲,高級技師,現任遼河油田公司歡喜嶺采油廠齊5號站站長。
趙奇峰先后榮獲全國技術能手、首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技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第十四屆中華技能大獎等榮譽;2006年,趙奇峰被聘為中石油集團公司技能專家,2015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3年,趙奇峰從石油技校畢業,分配到歡喜嶺采油廠當上了一名采油工。
入職后,很多工友發現趙奇峰和一般人不一樣。多數工人工作間隙坐在一起喝水、聊天,他卻找地方看書;下班后,多數職工喜歡喝點小酒、打打麻將或找點自己喜歡的事兒娛樂娛樂,可這種場合這種事都看不到趙奇峰。熟悉趙奇峰的人知道,他在抽出一切業余時間看專業書。
1997年,趙奇峰參加遼河油田第六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獲得采油工種第一名。
2000年,他再獲遼河油田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第一名,成了名副其實的技能大賽獲獎“專業戶”。
一位工友告訴《工人日報》記者,《青工比賽試題匯編》一書600多頁,趙奇峰全能背下來。
“干活肯動腦子”,是油田領導和工友對趙奇峰的一致評價。
2008年,趙奇峰所在的歡127稠油區塊因為長時間開采和多輪次蒸汽吞吐,“水患”“砂害”“汽竄”等矛盾日益突出,區塊年產油從初期的14.5萬噸下降到7.8萬噸。
稠油生產靠注汽降粘驅替,但是每一輪注汽都比上一個周期增加5%的量。初期效果還不錯,到后來,注進去汽卻沒見驅出多少油。趙奇峰覺得應該好好研究一下注汽低效的原因。
趙奇峰先從H6、H7兩口臨近水平井入手,經過多次巡井和對比相關參數,他發現,因為兩口井的注汽周期不在一個波次上,只要H6井注汽,H7井也會跟著汽竄,反之亦然,這一現象說明兩口井在地下是相連的。基于這樣的分析,趙奇峰向領導提出,將這兩口井組合到一起,降低注汽量、一同注汽的方案。
兩口井組合就相當于兩口井變成一口井,停了一口井,如果試驗不成功,油產量還得下降,誰敢冒這個風險?趙奇峰二話不說立下了“軍令狀”。方案實施后,注汽減少了,產量提高了,趙奇峰因此得到了嘉獎。
后來,很多注汽井都采用了這種方法,也就是如今的“組合注汽防竄法”。這樣的發明創造,還有不少。鏈狀管理法、電流防砂法、組合注汽法、單向流油嘴及配套設施……
在過去,遼河油田采油工培訓教材一直沿用大慶油田的教材。大慶油田以稀油為主,遼河油田以稠油、高凝油為主,培訓教材針對性不強,采油工參加培訓也覺得收獲不大。于是,趙奇峰萌生一個想法,編寫一本適合遼河油田油質情況的培訓教材。然而,此時的趙奇峰還只是一名采油工,對深奧的地質及油藏理論等說不清楚,因此,他希望與工程技術人員合作,可找了幾個人,人家一聽說他是工人就搖頭。
趙奇峰沒有灰心,踏上了自己寫作出書的艱辛之路。
白天稍有空閑時間,趙奇峰就騎著自行車到遼河油田挨個區塊進行地質情況、采油情況調研,往往一天騎自行車就要跑幾十公里。晚上,他或者看技術資料,或者編寫書稿,幾乎天天熬到凌晨兩三點鐘。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一年的努力,2011年12月,95萬字的《油水井分析入門與提高》在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這本書得到遼河油田公司和采油工的廣泛認可,成為采油工人分析油水井入門和提高的指導書,也成了員工技術比賽油水井分析項目的參考書,獲得了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二等獎。
入職26年多,趙奇峰實現技術創新成果96項,38項獲國家專利。
“人生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努力。只要不停步往前走,就會離夢想越來越近。”這是趙奇峰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