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周成洋認為,做好脫貧攻堅工作,讓鄉村在振興中走向富裕,關鍵在發展產業。產業發展應把好“因地制宜”的脈搏。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增效,需要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市場經營方式。
近日,為推動青聯組織助力精準脫貧工作深入開展,江西省青聯在宜春市上高縣新界埠鎮城陂村組織省級示范活動,并舉行產業幫扶對接調研座談會。來自全國、江西省、宜春市的青聯委員代表結合走訪調研的感受和各自從事行業,為城陂村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特別是做大做強扶貧產業進行把脈問診、出謀劃策,提供“致富錦囊”。筆者作為在贛的全國青聯委員代表也參加了活動。
做好脫貧攻堅工作,讓鄉村在振興中走向富裕,關鍵在發展產業。鄉村要打破貧困的魔咒,離不開產業的發展。很多時候,一個產業能夠帶動一個鄉村的崛起,在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的同時,也會阻斷貧困代際傳播的基因。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扶貧是扶貧開發工作中的核心。在以產業發展為杠桿的扶貧開發過程中,我們要努力促進鄉村同貧困個體的協同發展。
布局和培育合適的產業,應把好“因地制宜”的脈搏,不同的病要開不同的藥。為此,要做好對鄉村的調研工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在向大自然索取的時候,也別忘了我們是在與大自然為鄰。鄉村產業好不好,還要看這個產業到底可不可持續、對鄉村環境是不是友好,要知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產業發展要有特色,結合特色,鄉村發展才會更有優勢。以江西為例,綠色就是江西最大的特色。江西現有林地面積1079.9萬公頃,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4.69%,森林覆蓋率達63.1%;濕地面積91.01萬公頃,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5.45%。廬山、婺源、三清山、井岡山、鄱陽湖、武功山、龍虎山、仙女湖等一張張江西名片,更是享譽國內外。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歷史條件賦予了江西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特殊優勢,并逐漸發展為經濟優勢。如果能進一步打通信息渠道和零售渠道,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豐富的農林漁業產品將為江西經濟發展增添更多動力。
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增效,需要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市場經營方式。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拓寬著鄉村的發展空間。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市場經營方式是推動鄉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重要抓手。精準布局產業發展,利用先進生產技術的優勢不斷挖掘鄉村的發展潛力,配合市場導向為產業發展提供客觀支持,每一環節都需要緊密相扣,從而為鄉村發展提供內生動力,真正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蛻變。近年來,很多地方在融合鄉村特色基礎上,從生產技術、市場經營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探索,生態農業、農村電商、特色種養、鄉村旅游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
產業興旺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保障,鄉村振興更要靠產業發展帶動前進。為了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我們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全國青聯委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周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