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大山26年,安吉縣溪龍鄉農技專家錢義榮被當地茶農喚作“茶博士”。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我的工作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茶農們種好白茶。”錢義榮常年奔波在山間,微信步數日均上萬。大量的實踐加上鍥而不舍的理論學習,讓他煉就了一雙解決茶園病蟲害的“火眼金睛”。
近日,記者在溪龍鄉黃杜村白茶園區,見到了埋頭查看茶葉長勢的錢義榮。身穿運動裝、腳蹬運動鞋,褲腿和鞋底沾滿了灰塵和泥土。
1987年,年僅18歲的錢義榮從嘉興農校農學專業畢業,被分配到了安吉縣原高禹鄉當農技員。1993年,安吉開始大面積推廣種植白茶,溪龍鄉作為白茶原產地,村民們種茶熱情高漲,但并未形成規模化、科學化的種植模式。就在這時,錢義榮被調到了當時的溪龍鄉農辦。白天泡在茶園里學技術,晚上查資料補理論知識,從茶葉“門外漢”到行家,他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
2000年,安吉萬畝茶園被黑刺粉虱“攻陷”,原本碧綠的茶山上,一眼望去如黑云壓頂,害蟲如“香煙灰”一般四處飛。一戶茶農從40畝茶園里只采到70斤茶葉,來到市場一打開口袋,“嗡”地一聲,黑刺粉虱蜂擁而出。看著眼前的景象,茶農癱坐在地上,欲哭無淚。那一幕刺痛了錢義榮的心。運用科學手段,提高種植戶的抗風險能力,成為他下決心攻克的目標。
錢義榮承包了20余畝茶園,蹲在茶園里做實驗。他發現,茶尺蠖和黑刺粉虱是越打農藥反而越多,如果不打農藥,蜘蛛、瓢蟲等天敵就能控制住它們。減少農藥用量,從過去一年用藥20多次減少至兩三次,茶葉產量卻提升了30%左右,品質也得到保證,嘗到甜頭的茶農們紛紛效仿,打出了溪龍白茶的金字招牌。
在錢義榮的電腦里,存著上萬張茶葉照片,都是他拍的留底資料。守在地里,精準記錄每個數據,他摸索出茶園留草技術,破解了土壤板結、水土流失等難題,不僅使茶葉產量提升20%,而且土壤肥力大大增加。
今年3月,黃杜村1500萬株“扶貧苗”捐贈完畢,在四川省青川縣沙州鎮青坪村落地生根。從前期的實地考察到后期的茶苗種植指導,錢義榮頻繁往返于兩地間。“送去扶貧苗只是第一步,如何更好地送技術,帶動當地茶農一起致富,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錢義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