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一位老人因一個隱藏了63年的秘密而被眾人所熟知。
塵封63年的往事被發現,他不愿被采訪,不許兒女張揚,“和我一起并肩作戰的很多戰友,都為黨為人民獻出了自己寶貴生命。他們為黨為人民的功勞都比我高,我有什么資格標榜自己,我有什么資格到處炫耀自己?”
后來,有人告訴他:“您把您的故事說出來,能激勵很多人,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從那以后,老人的態度有了180度的大轉彎。
面對一撥又一撥的來訪者,95歲的老人,拿出當年“突擊隊員”的作風,忍著病痛,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著一段段的往事。
他,就是戰斗英雄張富清。
信息采集意外發現人民功臣僅一等功就得過三次
2018年年底,湖北省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進行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工作。來鳳縣委政法委干部張健全的父親張富清是一名退伍軍人。12月3日,張健全懷揣著一個包裹來到縣人社局。
3枚獎章,一張特等功報功書,一本記錄著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團一等功一次,“戰斗英雄”稱號兩次的立功證書。父親珍藏一生的這些寶貝,震驚了來鳳縣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專班的工作人員。
來鳳縣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專班工作人員聶海波表示,“當時他用一塊紅布包著一塊軍功章,軍功章上面寫著“人民功臣”,當時看到這個軍功章之后我一下就愣住了,像這種人民功臣獎章不是一般人能夠拿到的。”
這些凝聚著鮮血和勇氣的赫赫戰功,被壓在箱底60余年。因為這次信息采集需要如實報告自己的情況,張富清才愿意將它們曝光在人前。
1948年,24歲的張富清離開陜西漢中洋縣的家,光榮入伍,成為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三五九旅七一八團二營六連的一名戰士。那一年,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張富清屢次擔任突擊隊員,沖鋒在前,為部隊前進掃清障礙。
1948年11月中旬,為配合“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西北野戰軍發起了冬季攻勢,張富清所在的部隊在陜西省蒲城縣以東25公里處的永豐鎮發起進攻。部隊決定成立突擊組,張富清又一次成為突擊隊員。
1948年11月27日夜間,張富清和另外兩名突擊隊員一起,先行跳下永豐城墻,和敵人激烈戰斗。搏斗過程中,張富清覺得頭上好像被人狠狠砸了一下,但他根本來不及細想。在雙方密集火力交鋒中,張富清逼近敵人的碉堡。戰斗持續到天亮,張富清堅守到了部隊進城,永豐城被收復。直到這時,張富清才注意到自己受了傷。
“滿臉流血,流得一身都是,我手上去一摸,一塊頭皮被炸得很高,頭皮一下揭起來了,我才知道自己負了傷,一共有五處。”在這次戰斗中,張富清炸毀了敵人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彈藥四箱。因為在戰斗中表現英勇,張富清獲得西北野戰軍甲等“戰斗英雄”榮譽稱號。
張富清入伍后,幾乎天天打仗,一直沒有給家里寫信。因為沒有收到過兒子的家書,遠在陜西漢中的母親以為張富清已經犧牲。直到1948年底,一張西北野戰軍寄來的特等功報功書送到了母親手里,她才知道兒子不僅活著,還成了戰功卓著的英雄。
五個崗位背后的為民情懷
從部隊轉業后,張富清來到了湖北省恩施來鳳縣,先后在縣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縣建行工作,1985年在縣建行副行長崗位上離休。“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張富清說。
上世紀60年代,張富清在湖北省來鳳縣三胡區任職。當時的經濟條件一般,人們的溫飽問題還沒解決,張富清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吃飯問題。
為真正了解老百姓的實際困難和需求,張富清想了一個辦法,他找最窮、最困難的家庭,和他們一起栽紅薯、種苞谷,一起勞動一起生活。從陌生到熟悉、從隔閡到認同,張富清取得了當地老百姓的信任,也將黨的聲音傳到了邊遠山區。張富清說:“干群關系密切了,工作就好開展了。”
上世紀70年代,公社班子成員分配工作片區,張富清搶先選擇最偏遠的高洞片區,那里不通路、不通電。張富清決心給當地修路,他一邊給糧田被占的農民做思想工作,一邊和社員一起肩挑背扛。張富清靠著細致的思想工作和過硬的實干作風,給高洞修了第一條公路。
上世紀80年代,張富清調任建設銀行來鳳縣支行副行長。當時建行只有幾個職工,資金更是困難。單位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只得借用其他單位的土瓦房,職工也沒有住處,所有的業務只是發放貸款。摸清情況后,張富清一方面狠抓學習,提升職工的業務能力,調動大家的工作熱情,另一方面積極改善職工的實際困難,想辦法解決職工辦公室和宿舍問題。
當時正逢建行“撥改貸”改革,國有小型煤礦田壩煤礦是當時建行最大的貸款戶,張富清經常去煤礦了解生產銷售情況,常給企業出謀劃策。建行來鳳縣支行行長李甘霖說,當年建行放出的貸款,沒有一筆呆賬。
時光荏苒,離休后的張富清過著簡樸的生活。一所簡陋的屋子,幾件普通的家具,張富清卻甘之如飴:“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我很知足。”
張富清很普通,慈眉善目,不愿給別人添麻煩。然而,他又是不平凡的,經過戰火的洗禮、時代的淬煉,信念之光卻愈發明亮。他的眼中,永遠是腳下那片土地,他的心中,永遠裝著人民。(央視、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