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統一考試順利結束,接下來,考生和家長還有一場十分重要的考試,就是填報志愿。
我國各省現在都實行公布成績之后知分、知線、知位填報志愿,這不是說要等到知道分數后才考慮志愿填報,而需要在公布高考成績之前,就了解高考政策、了解目標學校和專業,做好志愿填報的準備。
從近年來高考志愿填報的情況看,主要有兩個問題需要引起注意。一是很多考生對志愿填報并不關心,認為這是家長的事,自己就忙于參加同學聚會,或者外出游玩“犒勞”自己。二是有的家長在為孩子規劃志愿填報時,盲目從眾,不愿意仔細研讀高考政策,結果填報志愿失誤,甚至遭遇招生詐騙。
填好高考志愿,首先需要學生自己多操心,因為這關系到自己未來的學業和職業發展,一定是適合自己的志愿。其次,家長和考生需要全面了解高考政策和高校錄取規則,結合學生自身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
今年高考前,教育部專門發布預警,提醒家長注意識別關于高考的五大類謠言,其中之一是針對志愿填報的謠言。有人利用家長覺得志愿填報很頭疼的心理,打出“大數據”填報的幌子,說是掌握了內部消息和相關大數據信息,只要交錢,就能幫你精準填報志愿,而事實上所有用于高考志愿填報的數據都是公開的,任何機構不可能掌握沒有公開的內部消息。
當然,有的家長也是知道這一點的,他們所需要的“內部消息”,不是各校往年的錄取數據,而是今年高校的錄取數據。高校今年的錄取數據要在高考錄取結束后才公開,但有些家長急切想知道自己孩子報考的目標學校今年的錄取分數會是多少,有的機構就投家長所好,稱能精準預測這所學校今年的錄取分數。
一所學校今年的錄取分數,要看學生填報志愿的走向情況,而學生填報志愿的依據是參考該校往年的錄取情況(具體分數和排名),因此填報志愿都有不確定性的風險。實行平行志愿之后,志愿填報的風險有所減少,但仍然存在定位不準、院校(專業)志愿沒有梯度、不服從專業調劑被退檔等風險。考生和家長只要研讀志愿填報政策,對這些情況應該是清楚的。
當前高考志愿填報階段存在的問題,折射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缺乏對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如果有生涯規劃教育,那么在高中求學期間,很多學生就已經了解高考錄取政策,也初步有了自己的學校和專業目標,而不應該在高考之后,而且在填報志愿時,不考慮興趣、能力,主要按分數來填報。
在一些實行新高考改革的省市,學校已經開始重視生涯規劃教育,因為在高考科目調整為3+3科目組合后,學生在選科時,就要有初步的學校和專業目標,要根據目標學校、專業提出的選考科目要求選擇科目。還有一些學生和家長只是從如何獲得更高分數的角度來選科,而沒有結合未來大學、專業選擇選科,并認為那是高考之后的事。在沒有實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這種情況就更普遍了。
高考志愿填報不僅關系到能否被大學錄取,更關系未來的學業發展和職業發展,因此填報志愿必須堅持興趣原則、實力原則、政策原則和長遠原則“四結合”。要做好這些,不能只由家長給考生填志愿,也不能全權委托專家填,而需要考生結合自身興趣,充分分析自我,做好長遠的發展規劃,最終填好真正屬于自己的志愿。
(原題為《高考志愿填報是另一場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