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專題庫 > 專題新聞

神秘神農架,追蹤金絲猴……| 足跡

來源: 中國之聲  
2019-06-12 11:11:44
分享:

  地點|湖北神農架

  采訪者|凌姝

  

  在神奇的北緯31度線上

  珠穆朗瑪峰、百慕大三角、

  埃及金字塔……

  神秘神奇的自然人文景觀依次排布

  還有一處全球中緯度保存最完好的

  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

  被譽為北緯31度線上唯一的綠色奇跡

  ——神農架

  看云,你會不會想起神農架的野人之謎(神農架林區宣傳部供圖)

  看山,你能不能體味“華中屋脊”的大氣磅礴(神農架林區宣傳部供圖)

  還能順手體驗“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氣候(央廣記者凌姝攝)

  這里還是不少“神奇動物”的家(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視頻里抓著記者鞋帶不撒手的金絲猴了

  關于神農架的蹲點故事,我們就從這只萌猴開始說起……

  神農架生態的代言“猴”

  “川金絲猴原廣泛棲息在亞熱帶地區的低山森林地帶,屬于樹棲動物,失去森林就會影響其生存。從18世紀開始,人類的砍伐與拓荒急速擠壓著金絲猴的叢林……”

  去神農架之前,出于好奇,我翻閱了一本記錄大龍潭金絲猴部落的科考故事《金絲猴日記》,這段文字正是書中引言的描述。

  神農架國家公園科學研究院院長楊敬元告訴我,從1980年在神農架地區發現川金絲猴開始,這群有靈性的生命就靠著自己又美又嬌氣的特性成了神農架生態環境的代言人。

  “楊敬元:金絲猴為什么說是神農架的旗艦物種,它對環境和空氣質量要求是非常高的。只要空氣有什么污染,導致肺部感染,一兩小時內就會導致金絲猴死亡。 ”

  萌猴路過,請讓路(央廣記者凌姝攝)

  從開山伐木到立法保護

  神農架是湖北省西北部的原始森林區,這里蘊藏著大量寶貴的森林資源和豐富的藥材,為了開發這座寶庫,一支年輕的筑路大軍戰斗在山勢連綿、懸巖峭壁之間……

  葉春華的父親是上世紀60年代首批進入神農架開路伐木的林業工人,在神農架蹲點期間,我認識最多的就是像他這樣的林二代、林三代,他們隨父輩走進這片原始森林,在此工作安家。

  “葉春華:當時,最大的木料兩個人圍,一車只拖三根木頭,大概三米多四米的…… ”

  《向神農架原始森林進軍》:開山伐木的筑路軍

  1958年到1981年,300多萬立方米的商品木材從神農架運往全國,不少鐵路干線鋪設鐵軌的枕木就來源于此。與此同時,神農架林區的森林覆蓋率一度銳減至63%,旗艦物種金絲猴的日子也難捱起來。

  “楊敬元:我們當時進行大開發,不知道保護動物,獵殺還有棲息地破壞,造成數量急劇下降。 ”

  森林一片片倒下,猴的棲息地不斷縮小,神農架人賴以生存的木頭經濟也難以為繼。

  “葉春華:95年的時候,幾乎就面臨資源枯竭了,在山上已經找不到能砍的樹了。 ”

  2000年,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神農架林區全面禁伐。葉春華們也從曾經的林業工人轉崗成了森林巡護員。

從伐木人到護林人,葉春華背包上山巡護(央廣記者凌姝 攝)

  依舊要背包上山,不過,包里的斧頭油鋸變成了特制的信息化護林設備。

  “葉春華:帶著PDA,紅外相機,在山上進行監測,主要是看邊緣的很遠的山上,看有沒有人為破壞森林,有沒有亂捕亂獵。 ”

  2016年7月17日,湖北神農架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年,神農架國家公園成立。如今,在這里撿一顆鳥蛋、挖一片樹皮都是違法行為。在最嚴格的保護之下,神農架的森林覆蓋率上升到91.1%。

  紅外相機里都拍到了哪些寶貝?戳視頻看神奇動物在這里!

  在神農架國家公園里,87種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其間。這次采訪,我和神農架川金絲猴有了親密接觸,川金絲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神農架的金絲猴更為特殊。神農架國家公園科學研究院院長楊敬元這樣跟我解釋:

  “楊敬元:神農架金絲猴,它是獨立的川金絲猴的亞種,如果消失,這個物種再也沒有了。 ”

  神農架金絲猴有8個種群,大龍潭金絲猴群體是其中最小的一個種群,2005年,大龍潭金絲猴野外研究基地建立。

  大王巡山(拍攝:胡文波神農架林區宣傳部供圖)

  史上最艱難投食

  清早五點半,踏開晨霧,伴著鳥叫,基地負責人吳鋒出發上山,去尋找一群相識14年的老朋友。

  “吳鋒:金絲猴晚上睡覺喜歡在山脊上,高處,樹大一點的,早上你去的太晚的話,你就不知道它到哪個方向去了。 ”

  一年365天,吳鋒和同事們的工作時間由這群猴哥的心情決定,猴群日出而行、日落而棲,基地的工作人員必須起得比猴早,為的是近距離野外觀測保護。

  “吳鋒:像我們重要事件就必須得記。

  記者:什么事件是重要事件?

  吳鋒:生孩子啦,換家長啦,在打斗過程中受傷嚴重,某只猴子,它今天在這兒,明天不在這兒,去相親去啦,這些東西必須記下來。注意,這些棍子別戳著臉了啊…… ”

  研究基地工作人員們無處下腳的“上班路”(央廣記者凌姝攝)

  盡管吳鋒不斷提醒,但對從小生活在江漢平原的我來說,在森林里行進還是不免被交結的樹杈藤蔓阻斷腳步。

  “吳鋒:走的時候眼睛還得看前面,我們這兒不小心被棍子打到眼睛、打到臉的那是常事兒…… ”

  海拔2230米,坡度不少于70度,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濕滑的山路上,我早已氣喘如牛,但對吳鋒來說,這條路他閉著眼也能走完。金絲猴生性機警敏感,人無法靠近,保護更無從談起。2005年,包括吳鋒在內的十多位金絲猴科考隊隊員背著帳篷、食物,在森林中隨著大龍潭部落的金絲猴同吃同住同遷徙626天,才讓它們逐漸接納人類。

  《金絲猴日記》配圖:科考隊員搭著帳篷“追”猴子

  “吳鋒:那時候就跟做賊一樣,天天跟著它們,四五百米、兩三百米,幾十米,最后它在樹上,我們在樹下,最后冬季捕食,也經歷了很長的過程。 ”

  冬天對金絲猴進行食物補充,能夠幫助這群山中精靈度過神農架長達半年的嚴寒冬季,但讓金絲猴接納人類的食物卻是世界級難題。

  吳鋒告訴我,他們在冰天雪地里絞盡腦汁,又是爬到樹上把蘋果插到樹枝上,又是用猴子常吃的松蘿裹住蘋果,直到2005年一只名叫“大膽”的小猴吃下了蘋果,這才開啟了大龍潭部落與人類的不解之緣。

  《金絲猴日記》配圖:看著工作人員投食,無動于衷的猴群

  我的森林,我的家

  風聲、鳥聲、樹葉聲,夾雜著短促的嘶鳴。獨屬于山間的精靈忽然跳入眼簾,雄猴頂著一頭金紅的披肩、灰藍色的臉孔,威風凜凜地在林間騰躍,剛剛出生的小猴則害羞地往猴媽媽懷里鉆。一只渾身淺金色絨毛的小猴拉扯著我的鞋帶,忽閃著清澈的大眼睛定定地看著我。

  “吳鋒:你要看見猴子你心里才有底,它吃它的,有的時候看著你,這,三個、四個、五個…… ”

  吳鋒和金絲猴握手問好(央廣記者凌姝攝)

  見著了猴子,吳鋒的語氣輕松了大半,樹旁的一只公猴吃的正香,吳鋒和它很熟,它就是大膽的兒子,名叫“小紅頭”。

  “吳鋒:面部毛色比其他猴子更紅,雖然也是個大小伙子了,剛組建家庭,經驗還是不夠豐富,(猴叫聲)這就是它吃樹葉,吃的很開心…… ”

  長達14年的近距離追蹤、保護,讓大龍潭祖孫三代的金絲猴在吳鋒眼中毫無秘密可言,從最初的四五十只繁衍到近百只,大龍潭部落里幾乎每只猴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檔案。神農架金絲猴的數量也從上世紀80年代的500多只增加到現在的1300多只。

  吃嘛嘛香,才能健康成長!

  夜晚的神農架,安靜的像被地球遺忘的角落,研究基地外不遠的山脊上,金絲猴們早早進入了夢鄉;研究基地里,科考隊員們圍爐而坐,邊吃飯邊商量著第二天的工作。

  “研究基地負責人黃天鵬:希望我們這的人一代一代堅持下去,希望這群猴,猴丁興旺,這是需要堅持的。 ”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一路走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從今天開始,中國之聲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足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50多名記者深入偏遠鄉村、城市社區、工程現場、科研院所……蹲點調研,充分展現一個古老民族的現代化傳奇,充分體驗新征程上人民的奮斗精神。

  往期回顧:

  中共“進京趕考”的起點如今什么樣?|足跡

  中共“立規矩”的地方今天怎樣執行規矩?|足跡

  解密: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心石進京瘦身三次走了17天,如今…… | 足跡

  北斗導航+無人機+...這可能是你見過的最接地氣的用法了|足跡

  馬背上建校,如今同層換教室要走8分鐘,這是什么“神仙”學校?|足跡

  全國人民用的鉛筆,5支里有3支來自“光腚屯” | 足跡

  太美了!這梯田不是江南,是“中國薯都” | 足跡

  讓腫瘤消除,讓土豆增產……核技術竟然還能干這些|足跡

  記者進入核反應堆廠房,迷路了…… | 足跡

  一堂課:漲知識、超有趣、還能扶貧!想來試試嗎?|足跡

  河南蘭考的紅薯,北上廣賣到幾十塊一斤竟然還供不應求|足跡

  “蔡家崖”專列帶你去吃啦叨叨,“小延安”如何成為紅色旅游“爆款”?|足跡

  

這個“與世隔絕”的古老神秘民族,就這樣“一步跨千年” | 足跡

  從原始社會直接走來的他們,把一切最好的都給了孩子|足跡

  

這個巨坑有32個故宮大!當年曾被印上人民幣,如今……|足跡

  這個地方名叫海子,比海子的詩還要美…… | 足跡

  假期過半,再不來這里看看就等八月吧|足跡

  你知道“西海固”吧,有沒有想過去那里看山花?|足跡

  

這個作家柳青曾經住了14年的村莊,如今正在“二次創業” | 足跡

  

那個傳奇的大陳島,如今成了大黃魚“咕咕”叫的網紅打卡地|足跡

  

車厘子吃到飽,出門就逛免稅店,鄭州+盧森堡這條空中絲路有多牛?|足跡

  

從90分鐘到3分鐘,他們如何與地震波賽跑?|足跡

  如果沒有它,珠三角會多出50座大型火電廠|足跡

  

記者跟喜提熱搜的“風餐兄弟”走了一圈,差點哭了|足跡

  

守衛三峽大壩,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足跡

  

這里美到窒息,為何慕名來旅游的人卻難以久留? | 足跡

  見面在機場,慶功吃包子,都有“強迫癥”……他們的產品卻全球都看好|足跡

  沂蒙老區的“逆襲”: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足跡

  不僅“半條被子”能留住游客,這里吸引人的還有更多|足跡

  這支部隊組建27天就參加抗美援朝,如今…… | 足跡

  每天多營業6分鐘,這里的便民之門開了幾十年|足跡

  從前慢,是路途遠;如今慢,只因我心里放著你|足跡

  神秘港口、神奇列車、神圣職責,這里是…… | 足跡

  世界最快,中國最忙,京滬高鐵靠這個操作領先國際!|足跡

  70多年前“分馬”的屯子,如今汽車換著開|足跡

  造中國人自己的“千里眼”|足跡

  你沒見過的“百變”雷達,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 足跡

  這般拼命,這般質樸,生活怎會辜負這里的人們!|足跡

  西藏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地方,今天……|足跡

  一年網銷9個億,多肉控,看這里!|足跡

  從寸草不生的南海戈壁到美麗可愛的海上家園——帶您走進西沙中建島丨足跡

  這群士兵能擋烈日狂風,更能守衛我海上疆土|足跡

  主創人員

  總監制:蔡小林

  總策劃:高巖

  審稿:劉黎

  記者:凌姝

  新媒體:周文超

關鍵詞:神秘 金絲猴 足跡責任編輯: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