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速讀中國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2023年全國將形成地震預警能力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19-06-18 21:37:00
分享: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地震發生時,宜賓、成都、重慶等地提前發出了地震預警。其中,宜賓市提前10秒預警,成都高新區市民收到預警時間較震感提前61秒,重慶預警時間較震感提前44秒。

  記者注意到,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在2015年已經國務院批復立項,目前工程建設進度如何?建設完成后能達到何種預警效果?6月18日,記者專訪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項目管理部主任王松。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項目管理部主任王松。

  預警和地震波“賽跑”

  記者: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有什么區別?

  王松:“預測”和“預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地震預測,一般是和地震預報同時出現。地震預測預報指的是在地震發生以前,根據地震觀測資料和研究結果提出未來地震事件將要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大小。而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后,根據觀測到的地震波初期信息,快速估計地震參數并預測對周邊地區的影響,搶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之前,發布地震動強度和到達時間的預警信息,使企業和公眾能夠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減輕地震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

  記者:地震預警的原理是什么?

  王松: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后,根據地震波與電磁波之間的時間差,和地震波“賽跑”,來贏取提前預警的時間。

  地震發生時會產生兩種主要的地震波:一種是速度較快但破壞較弱的縱波(傳播速度約為6.0km/s)。一種是速度較慢但破壞較大的橫波(傳播速度約為3.5km/s)。地震預警就是利用縱波比橫波傳播速度快,以及電磁波(其傳播速度約為300000km/s)遠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來實現的。

  在大地震發生后,預警中心通過震中附近的地震儀捕捉到縱波,利用地震波信息快速計算出地震參數(時間、地點、震級大小)、影響程度和預警時間,搶在具有更大破壞性的橫波到達之前,對可能遭受破壞和影響的地區發出地震警報。為人們逃生避險和行業緊急處置預留時間。地震預警是秒級響應,公眾接收到地震預警信息就要采取避震逃生措施。

  我國將建設五大重點地震預警區

  記者: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啟動的背景是什么?

  王松:我國是全球強震高發區域,1900年以來已發生6.0級以上地震逾500次,地震災害涉及28個省份,死亡66萬人,傷殘近百萬人,受災達數億人次,位居世界各國之首。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造成的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表明,我國重大基礎設施的抗災能力仍有不足、農村民居抗震設防能力依然薄弱。面對嚴峻的地震形勢,必須大力發展地震烈度速報和地震預警。

  記者:工程的具體建設內容包括什么?

  王松:該項目總投資18.7億元,將在全國建成由1987個配置測震儀和強震儀的基準站、3269個配置強震儀的基本站以及10349個配置烈度儀的一般站組成、平均臺間距約為50千米的地震觀測網絡,并配置1個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中心、1個國家備份中心、1個國家技術支持與保障中心、32個省級中心、173個市級發布中心以及3360個服務終端。

  該項目將在華北、南北地震帶、東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以及拉薩周邊地區等5個平均臺間距約為12千米的預警重點地區形成秒級地震預警能力,在全國形成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能力。工程建成后,將依托電視、廣播、互聯網、新媒體、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信息接收終端等發布平臺,為我國各級政府、社會公眾、中小學校、行業企業等不同用戶提供原地報警、災害性地震預警、警戒性地震預警、遠場大震預警、地震參數速報、地震烈度速報、地震動參數速報等產品信息服務。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建設內容。

  2023年在全國形成地震預警能力

  記者:目前項目進展如何?

  王松:該工程于2015年6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批批準立項,2017年2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可行性研究批復,2018年6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初步設計批復,同年7月召開實施啟動大會。計劃于2020年在部分地區率先形成地震烈度速報能力,2023年在全國形成地震預警能力。

  記者:這個工程的功能目標是什么?

  王松:預警工程將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提升減災服務能力提供先進可靠的平臺基礎。工程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為社會公眾、政府行業和地震科研等提供快捷準確的地震安全信息:

  (1)預警工程能在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為震中附近的社會公眾提供數秒至數十秒的預警時間,減少公眾地震傷亡。

  (2)預警工程能為高速鐵路、核電站、燃氣管線等重大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形成跨行業的地震緊急處置聯動能力,有效減少次生災害和經濟損失。

  (3)預警工程能在震后數分鐘內快速獲取縣城和鄉鎮的實測地震烈度,快速確定災情分布、重災區位置等信息,為各級政府震后高效指揮救災行動提供科技支撐。

  (4)預警工程將形成世界上最大規?!叭W合一”實時傳輸綜合地震觀測臺網,推動實時地震學、實時災害學等學科發展,為推動經驗地震預報向物理地震預報轉變奠定基礎。

▲中國大陸地震烈度速報精度分布。

  自主研發了地震預警核心技術

  記者:目前國外有沒有地震預警,他們是怎么預警的?

  王松:20世紀90年代,日本、墨西哥、美國相繼建設地震預警系統。其中,日本最早建立全國性地震預警系統并投入正式運行,是目前地震預警應用最廣泛、運行實踐最多的國家。2003年日本氣象廳建成全國“緊急地震速報系統”,并先后于2006年8月和2007年10月起向特定企業用戶和普通國民提供預警信息。

  記者:我們是否借鑒了國外的一些東西?

  王松:近年來,中國地震局一直致力推進地震預警技術攻關和技術試驗驗證,通過實施國家地震科技支撐計劃自主研發了地震預警核心技術,先后在福建、京津冀、蘭州和川滇交界地區建成預警示范系統進入試運行,并在福建晉江建成了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示范區。經不同地區實際地震檢驗,各示范系統在地震預警時間、預警震級和定位精度等關鍵技術指標上表現良好,其中京津冀部分地區、福建沿海地區以及川滇交界的西昌-昭通地區最快可在震后10秒內完成預警信息產出。由于試運行期間上述地區并未發生具有預警必要的地震,上述系統目前僅僅限于技術測試和地震行業內部發布。

  在觀測臺網布局方面,我國地震預警技術方案吸取了日、美等國預警系統的優點,并從中國國情出發,充分整合了測震儀、強震儀以及烈度儀等三類臺網資料,實現了一網多用,且臺網密度全面優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預警系統,奠定了充分發揮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基礎條件;在預警技術方面,我國地震預警技術方案充分吸納日、美等國多系統并行處理后進行綜合結果判定的方法,并借鑒墨西哥遠場大震預警技術,通過實時連續定位、連續測定震級、信息可靠性判定等多種技術創新,提升了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此外,我們還在探索融合GNSS臺網的觀測資料,以進一步提升預警臺網效能。

  地震預警是社會工程需共同推進

  記者:目前這個工程有哪些待解決的難點?

  王松:《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可以預警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公共衛生事件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權限和程序,發布相應級別的警報,決定并宣布有關地區進入預警期”,此條款為地震預警信息發布提供了法律基礎,但配套法規尚需完善,相關的技術標準有待建立。

  中國地震局在大力推進國家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的同時,也在國務院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的全力支持下,堅持立法先行,舉全局之力推動地震預警相關立法工作,以明確監管職責和工作機制,對地震預警信息發布主體、發布條件、預警內容、發布對象、法律責任等做出規范,為地震預警行業管理和社會服務提供制度保障。目前試點先行的福建省、云南省、遼寧省、甘肅省已頒布轄區內的地震預警管理規定,四川、新疆、河北、廣東等地也在積極推進預警立法之中。

  地震預警是社會工程,需要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行業共同推進。

關鍵詞:地震,預警,中國責任編輯: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