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5月24日訊(記者郭洪杰)他從一名普通的養護工,到創新團隊的“領頭羊”,再到河北省勞動模范、能工巧匠、金牌工人……風雨20載,他始終扎根高速養護一線,專心、專注、專研,他用一種對工作的執著不斷推進工藝改造、技術革新,將工作做精做細。他用精湛的技藝,將艱辛勞動變成了精彩創造;他用智慧的光芒,實現了從“匠心”到“匠新”的完美蛻變。同行稱他為高速路上的“魔法師”,員工稱他為養護工里的“發明家”。他就是河北高速石安管理處邯長養護工區主任,劉少偉。
劉少偉只有談起技術創新來才能露出那種自豪、幸福的笑容。記者 郭洪杰 攝
及鋒而試,瞄準痛點解難題
5月22日,一畢業就在石安高速養護一線的劉少偉告訴記者,“從進入這里的第一天起,我就和路融為了一體。”
在他看來,工作就是要不斷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存在的價值就是讓高速公路暢、安、綠、美。
石安高速K332+000-K333+900路段,石灰土底基層和路基受雨水浸泡后經常混成泥漿從路面裂縫處涌出。十年來,養護辦法嘗試很多,但多是“開膛破肚”式維修,治標不治本。為此,劉少偉開始潛心研究,查閱大量歷史資料,搜集上百處混凝土面板裂縫問題進行原因分析。
“那時候啥都顧不上,就想著趕緊研究辦法,解決問題!”不服輸的他不停地嘗試,終于發現了打孔注漿的好辦法,可漿液的配比和濃度又不好把控。于是,整整一個夏天,時任邢臺工區副主任的他頂著酷暑在路上做實驗,胳膊被太陽暴曬起了皮,雙手被雨水和漿液泡得泛了白,最終使得打孔注漿的新工藝試驗成功。這根治了困擾石安高速長達十年之久的路面病害,16條橫縫和21條縱縫得到徹底處理,比常規的開挖處理節省維修費用1000多萬元!
嘗到了技術創新的甜頭,善于思考的劉少偉又在別的養護難題上動起了腦筋。精心設計出“橋梁便攜觀測儀”,解決了山區橋梁養護檢查中,橋檢人員不敢站在橋檢車轉動懸臂上去檢測橋梁底板的問題;考慮到擺放和回收路錐效率低、危險性大,再次研制出了操作靈活的路錐收放器……憑著滿腔熱忱,他不斷瞄準工作痛點,破解發展瓶頸。
5月22日,劉少偉正在向記者介紹他近期試驗成功的也是他最自豪的護欄板快速更換系統裝置,原來一塊護欄板要7、8個人安裝現在3個人就可以完成,石安處推廣后預計每年可節省養護資金158萬元。記者 郭洪杰 攝
革新工藝,效益效率雙提高
2019年初,當了解到高速橋梁沿線常規線纜托架設計經常存在“造價高、壽命短、隱患大、不宜施工”等問題時,劉少偉將目光聚焦到了這里。
前后推出29種設計方案,為了選擇一種最佳設計方案,劉少偉連續9天爬在橋縫間測量托架承載力與橋梁上下同步顫動的彈性,數九寒冬,他的身體多次凍得失去了知覺。最終新型電纜托架試驗成功。
劉少偉介紹,“單個托架成本才500元,應用到省高管局系統,保守節省費用6000多萬元。”
其實,這只是劉少偉工作中不斷革新工藝,實現經濟效益再提高的一個縮影。去年10月份,他牽頭研發的路面垃圾清理機試車成功,工作效率提高85%,養護成本降低84.8%,按照石安處330公里管轄路段計算,每年可節省養護費用670余萬元。
他研發的快速清理橋梁伸縮縫膠條工具,每天可清除10道,效率比原來提高了10倍;注膠加鋼板處理橋梁單板受力新工藝,比傳統單板受力費用節省566元/平方米,在省高速公路系統石安、京石、青銀、石太、保津等使用后,節省資金1600多萬元。
有了成績,他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歷史只能代表過去,拼搏奮斗才能創造美好未來。”劉少偉說。
20年來,劉少偉先后發表學術論文22篇,完成科研課題成果12項,公路技術創新項目36項。其中,榮獲國內領先科研項目3項,國家專利20項。劉少偉供圖
傾囊相授,搭建平臺帶隊伍
創新需要引領。多年來,劉少偉在摸索前行的路上不忘積極引導職工投身技術創新。“一個人干得再好不算好,大家干好了才是好。”劉少偉告訴記者。
2012年,“劉少偉創新工作室”成立。劉少偉鼓勵成員不唯職務、學歷和年齡,自由討論、各抒己見。經歷風馳電掣般的成長,工作室成員已由最初的6名到今天的35名。
他帶領工作室成員每年完成課題攻關多項。護欄板快速更換系統裝置、伸縮折疊拓寬推雪鏟、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安全作業車等多個創新項目再次實驗成功。一支善于技術攻關的團隊也日漸形成模范標兵。
2017年10月,“劉少偉創新工作室”成功通過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注冊,成為一個創新服務品牌,同年還榮獲了“河北省勞模創新工作室”、河北省工人先鋒號等一系列榮譽。
在劉少偉工作室帶動下,石安處勇于創新的濃厚氛圍已經形成,石家莊工區“草根工作室”也已掛牌成立。
扎根養護一線,劉少偉始終潛心研究、開拓創新,逐漸形成了一種對養護事業的熱愛和執著。
劉少偉說,技術創新是他工作中的最大樂趣。作為創新路上的“引擎者”,他有信心,也有決心,在河北高速這片炙熱的土地上展現出更加燦爛的工匠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