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記者趙銀平
【學習進行時】6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四次峰會上發表題為《攜手共進,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的重要講話。講話為迷霧中的世界經濟擘畫了什么樣的方略?顯示了中國怎樣的情懷?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為您解讀。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10年后,世界經濟前景如何?G20是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在當前的局勢下應發揮怎樣的作用?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展現怎樣的擔當?答案,就在習近平的講話中。
6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四次峰會上發表題為《攜手共進,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的重要講話。不足兩千字的講話,字字千鈞,為世界經濟撥開迷霧,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三個“我們要”彰顯大境界
大阪峰會前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均發布報告,對當前世界經濟前景表示擔憂。的確,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10年后,世界經濟再次來到了十字路口。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持續蔓延,貿易和投資爭端加劇,全球產業格局和金融穩定受到沖擊,世界經濟運行風險和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國際投資者信心明顯不足。
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二十國集團,應該如何做,才能發揮其作用,讓世界經濟走向正途?
“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我們要把握發展大勢”“我們要胸懷共同未來”,習近平的回答,簡明扼要卻深蘊哲理。
只有尊重經濟規律,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實現貿易暢通、百業興旺;只有明了時代潮流,才能互利共贏,引導經濟全球化朝正確方向發展;只有立足共同利益,才能實現世界持久和平繁榮、各國人民安居樂業。三個“我們要”,既談到了經濟規律,又回顧了時代潮流,更點明了各國命運相連的現實。
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習近平站在歷史高度,以哲學思維,廓清迷霧,為G20指明了大方向,彰顯了大境界。
四個“堅持”回答時代之問
當前,世界經濟進入新舊動能轉換期,經濟全球化遇到曲折,如何完善全球治理成為時代命題,還有發展鴻溝、發展赤字問題,以及二十國集團成員因處在不同發展階段從而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利益差異和觀點分歧……對于這些棘手的現實問題,如何應對?習近平以四個“堅持”,作出了鏗鏘有力的回答,并對每一方面都做了深刻闡述,提出了具體可行的舉措。
——堅持改革創新,挖掘增長動力。
——堅持與時俱進,完善全球治理。
——堅持迎難而上,破解發展瓶頸。
——堅持伙伴精神,妥善處理分歧。
這四個“堅持”,針對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的風險,針對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尚未完成、發展領域仍面臨巨大融資缺口等挑戰,有力回答了時代之問。
這四個“堅持”,既立足當下又著眼長遠,既有大局又有細節,從實際出發,從現實著眼,為促進世界經濟開放、包容和健康發展指出了明確方向,更發出了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強烈信號。
這四個“堅持”,順應發展大勢,著眼合作共贏,為面臨困難的世界經濟注入了強勁能量。
五方面承諾展現中國擔當
當前,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連續多年保持在6%以上的合理區間。習近平在講話中說,我們將在近期采取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若干重大舉措,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局面,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為地球村的重要一員,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與世界的發展休戚與共。中國越發展,越能為世界作貢獻,這一樸素的邏輯關系,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國際有識之士的認同。
在講話中,習近平鄭重作出五方面承諾——“進一步開放市場”“主動擴大進口”“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全面實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動經貿談判”。
行動是最有力的語言。新設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辦好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實施新的外商投資法律制度、建立健全外資企業投訴機制、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顯示了中國始終堅持同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變初心。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中國的發展得益于世界,也始終不忘回饋世界。習近平的講話,讓世人再次看到中國擁抱世界、與各國共享發展機遇的開放與合作姿態。
“世界需要中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說。中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正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的信心之源。
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世界經濟再一次面臨歷史性的選擇。如何繼續前行,關乎各國利益,考驗人類智慧與道義。習近平的這篇“中國策”,讓迷霧中的世界經濟看到了光亮所在,展現了中國登高望遠的宏大格局,再一次表明了“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堅定決心,更表達了“我們同在一條船上”的天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