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同社7日深夜報道,日本歷史研究學者松野誠也近日發現一份記錄侵華日軍曾在中國戰場使用毒氣彈情況的“戰斗詳報”。
松野表示,這是首次發現日軍毒氣部隊自己記錄的使用糜爛性毒氣等相關信息文件,鐵證如山。文件可能被個人保存才幸存至今。松野表示,侵華戰爭戰場的實際情況,“已弄清的只是冰山一角,有必要弄清事實,從中吸取教訓,不能再讓悲慘歷史重演”。
松野提供的“戰斗詳報”照片顯示,1939年7月,日軍毒氣部隊“迫擊炮第5大隊”在中國山西省東部山岳地區作戰時,共向中國軍隊發射231枚可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紅彈”,以及48枚可令皮膚及黏膜潰爛的“黃彈”。“戰斗詳報”還評價,首次使用“黃彈”“效果非常好”。
日本《東京新聞》8日刊登相關報道說,“舊日本軍”為嚴格保密,將裝有糜爛性毒氣的彈藥稱為“黃彈”,將“噴嚏彈”稱為“紅彈”,將裝有劇毒氰化氫的彈藥稱為“茶彈”,將催淚彈稱為“綠彈”。當時日本曾在廣島、大久野島設立毒氣生產基地,毒氣運到福岡縣后被灌裝入炮彈再運往中國戰場。
松野是日本現代史研究學者,2010年在明治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出版多部關于日軍生化武器的書和資料集。他將把此次發現的“戰斗詳報”詳細內容與分析匯總成論文,刊登在日本月刊雜志《世界》八月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