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這是中國經濟2019年上半年的增速。譚主看了看,大部分媒體的評論,都沒有離開一個“穩”字。
之所以“穩”成了標題,成了新聞,可見這“穩”來得不容易。
場景切回到5月的華盛頓,美國加征新一輪關稅,使中美經貿磋商嚴重受挫。中方這樣一句話引起很多人共鳴:在大國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一些曲折是好事,可以檢驗我們的能力。
相信很多人對此話高度共鳴,因為2019年的中國經濟的確遇到了很大挑戰:美國揮舞關稅大棒不說,瞄準中國高科技產業不斷下起狠手。外部環境嚴峻復雜。世行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和全球貿易增速預期都下調至2.6%,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最低;而6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50%,連續3個月環比下降,降至榮枯線,預示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如此壓力下,中國經濟依然交出了一份“穩”的答卷。譚主想起了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他的宏篇巨制《歷史研究》中,曾經用挑戰——應戰這樣的一個模式描述文明起源和生長的一般規律。譚主覺得借用這樣的一個文明分析范式來觀察當下之中國同樣適合:在這場“挑戰——應戰”中,中國經濟看到了自己的潛力和空間!
斷供、封鎖VS提速、突圍
2019年什么產業最火?必定是5G!
今年以來,不少的科技型企業確實也感受到了“危機”。美國將華為公司列入實體名單,隨后陸續有多家高技術企業被列入名單;多家美國公司,特別是芯片公司,宣布向華為“斷供”。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
危機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應對一切挑戰的根本!
6月6日,中國開啟5G商用步伐,比計劃提前了很多。多個地方,多種場景,多個領域同時發力,一個5G應用生態逐漸顯露。
上周,譚主去了一趟浙江。在桐鄉的一家化纖企業,譚主被震撼到了:長絲生產車間里,924臺機器不斷“吐”出一卷卷長絲餅,16個機器人根據5G網絡傳輸的指令,來回跑動,快速有序地把長絲餅搬運到指定位置。整個車間“人跡罕至”。
在浙江,在中國,這樣的5G車間、5G工廠,正越來越多。新技術賦能傳統制造業,譚主感受到的是中國經濟前行強勁的脈動。
數據也印證了譚主的感受: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4%,增速比全部投資快4.6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3.5%,增速比全部投資快7.7個百分點。
“困難總是暫時的,越是艱難時,越要夯實自己”,這話是譚主的一位做汽車電子的企業家朋友說的。去年以來的中美經貿摩擦,讓很多出口企業感受到了壓力。這位朋友的企業受到關稅等因素的影響,成本增高,利潤也有所下降,一度也是非常焦慮。即使這樣,他的企業,研發投入還一直在增加。這樣做,資金壓力更大了,不過他反而沒時間焦慮了:要建新的研發中心、新的產業基地,要研究5G技術下無人駕駛領域的新技術……他知道,觀望、悲觀都沒有用,最實際的,就是不斷向前奔跑,把企業、把技術做到最好。
這是一位企業家的奮斗,也是一群企業家的奮斗。
中國經濟,就在這一個個微小細胞中,顯露出生機和活力。
外部低迷VS向內、下沉
上半年的外貿雖然保持了3.9%的增長,但全球貿易環境一直沒有改善的跡象。“下沉市場”、“小鎮青年”成了2019年中國經濟的新主角。
譚主有一位沒見過面的微信好友小荊,她就是這樣一位小鎮青年。和小荊互加微信好友,是因為買饅頭。小荊和愛人曾經在大城市打工多年,幾年前回到了老家嶗山腳下,開起了饅頭店。小荊可不甘心只做普通饅頭養家糊口,那樣太普通了。小荊研究怎么把饅頭做得更好吃,還跟西點師傅學雕花,研究怎么把饅頭做得更漂亮。譚主在小荊的朋友圈里見過她給別人婚禮做的饅頭花臺,一個三千塊。
靠著做饅頭,“小鎮青年”小荊,蓋了小洋樓,買了汽車。
離“中秋節”還有60天,在廣西南寧的河南小伙韋福現,已經帶著400人的團隊,開始晝夜備戰,“賦能中秋打沖鋒”。
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經歷過房地產泡沫,7年前,他來到南寧,和愛人一道開起了淘寶小店。在電商大發展的時代,韋福現趕上了潮流。不斷推新產品,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去年,他們的一款網紅“蛋黃酥”成了中秋節的“爆款”。而不到十個人的小公司,幾年工夫里發展成400多員工、產值近2億元的現代化食品企業。
難怪世界銀行最新一期的《中國經濟簡報》中,這樣評價中國經濟:“全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形勢下,中國經濟增長仍保持韌性。”
廣袤的三、四線城市,干勁十足的“小鎮青年”們,就是中國經濟韌性的生動表達。
封閉倒退VS開放改革
6月的最后一天,新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出臺。一短再短的清單,不斷放寬的市場準入,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決心與行動的最好證明;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自貿試驗區擴容、出臺外商投資法……中國正以不斷自我挑戰的姿態,來應對挑戰自身,就像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姜躍春所長說的那樣:中國自變量帶來的影響是最根本的!
無論再大的挑戰,也要堅定向前走。
從去年開始,中國大幅提升了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速度,從首家合資銀行卡清算機構到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籌建獲批,再到一批外資銀行籌建分行;銀行保險業研究提出的15條措施已基本落地,很多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已經直接進入中國市場或擴大了在中國市場的業務范圍。
剛剛結束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向世界宣布,將原來規定的2021年取消證券、期貨、壽險外資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
開放的腳步一再提速。
風物長宜放眼量
短期承壓,長期向好。這是對中國經濟的精準判斷。
向好的底氣和潛力在哪里?
——中國人均GDP 9700美元。2018年,這個指標還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潛力巨大;
——城鎮化率59.6%,距離發達經濟體80%以上的水平,還有20個百分點的空間;
——14億人口,這是全球最大的市場,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同樣世界最大。
——人口紅利正在轉向人才紅利。勞動力資源近9億人,就業人員7億多,高素質人才1.7億,每年大學畢業生800多萬;
挑戰與機遇,幾乎都蘊藏在同樣的地方。
再過若干年,當我們離實現夢想更近時回望:2019年的上半年,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挑戰—應戰”的歷史交響中,只是一個樂章,更多的精彩還在后邊。(玉淵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