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上海人民快被垃圾分類逼瘋了。“你是什么垃圾?”“用過的紙巾是否可以回收?”“遇見‘垃圾分類我來’的男人就嫁了吧”……各種垃圾分類段子走紅網絡。
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通過明確各類責任主體、強制源頭減量、落實分類體系的全程監管等,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按規定,居民一天倒垃圾的時間段只有早上7:00-9:00以及下午4:00-6:00,垃圾必須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四類投放,違者個人罰款50元-200元。
我國每年的生活垃圾增加量很大,生活垃圾的污染防治到了需要高度重視的程度。2017年,我國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20194.4萬噸;2018年,上海生活垃圾產生量超過900萬噸;北京每天產生近2.6萬噸生活垃圾。不斷增量的生活垃圾已成為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垃圾圍城”的壓力有增無減,垃圾分類已經刻不容緩。
垃圾分類既是一件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是一件意義深遠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參與,是最好的教育。每個人每天堅持參與垃圾分類,都是在強化自己環境保護的意識和習慣,都是在美化生活半徑內的小環境。所有人的參與和堅持匯聚起來,就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磅礴力量。
相對以前把垃圾一股腦扔進垃圾箱的生活方式,垃圾分類肯定要麻煩一些,但是我們不可能只想坐享與發達國家媲美的生活質量,卻對其背后的努力視而不見,嚴格的垃圾分類是社會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一環。令人欣慰的是,雖然因一時生活節奏被打亂而免不了調侃一番,但大家對垃圾分類都是理解和支持的,都在一絲不茍地默默堅持。同時,在垃圾分類探索階段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是很正常的事情,良好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理解、包容和鼓勵,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完善。
為上海人民點贊!(半月談評論員:陳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