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速讀中國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山西
精神坐標閃亮奮斗征程

來源: 人民日報  
2019-07-23 15:21:02
分享:

右玉縣委書記在植樹造林工地。資料圖片

郭鳳蓮(右)向參觀者介紹大寨。資料圖片

賀星龍(左)為村民看病。新華社記者 曹 陽攝

申紀蘭(中)和村民交流。新華社記者 燕 雁攝

劉桂珍(左一)和學生交流。周亞軍攝

山西長治太行山風光。人民視覺

  70年砥礪奮進,70年風雨兼程。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三晉大地孕育產生了右玉精神、西溝精神,涌現了申紀蘭、郭鳳蓮、賀星龍等一大批先進典型人物。這些先進典型人物是精神坐標、學習榜樣,他們身上體現著共產黨人的初心,激勵著人們不忘本來、奮斗未來。

  右玉歷任縣委書記——

  一任一任干一山一山綠

  本報記者胡健

  山西省右玉縣,地處晉西北地區黃土高原。新中國成立后,右玉首任縣委書記張榮懷上任后,看到的是“十山九禿頭”的荒涼。幾經討論,全縣達成共識:右玉要想富,就得風沙住;要想風沙住,就得多種樹。從1950年春到次年秋天,全縣成片造林2.4萬多畝,各處栽樹5萬棵。從此,一場穿越時空的植樹造綠“接力賽”在歷任縣委書記帶領下起跑,一跑就是70年。

  龐漢杰擔任右玉縣第五任縣委書記,探親結束要回右玉時,哥哥嫂子讓他帶些紅棗度饑荒,可他帶的卻是松樹籽。

  “飛鴿牌”干部,要干“永久牌”的事,這是第十一任縣委書記常祿的座右銘。

  右玉探明的煤炭儲量高達34億噸。上世紀80年代末,很多兄弟縣市大干快上搞煤炭開發。第十二任右玉縣委書記袁浩基卻沒有盲目跟風,他疾呼:“綠色不進,風沙就進。耽誤植樹就是罪人!”

  第十三任縣委書記姚煥斗,在右玉工作12年,1991年即將調到另一個縣。臨上車前,他又返回辦公室,拿上那把已被磨短了一寸的鐵鍬,摘上幾片右玉的樹葉,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第十七任縣委書記趙向東,離任時最后一件事是參加干部義務植樹;在植樹現場與第十八任縣委書記陳小洪進行工作交接,談的是下一步怎么干……

  如今的右玉縣,已從“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從解放初期林木綠化率不到0.3%,達到現在的55%。

  右玉縣榮譽

  ◆全國治沙先進單位

  ◆全國綠化模范縣

  ◆全國綠化先進集體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大寨“鐵姑娘”郭鳳蓮——

  當好帶頭人走好致富路

  當年是全國農業學大寨,現在是大寨學全國,搞農業大寨是把式,搞市場經濟大寨是新兵。

  1991年,我45歲,帶領村民開始二次創業。幾年之內,我們創建了六七個公司,創建了“大寨”品牌,30多種土特產銷售到全國。

  我還記得再創業時的艱辛。當時,我們成立大寨羊毛衫廠,想派年輕人去上海學習技術,但集體賬上根本沒錢,路費都是管鄉里借的。這樣的窘迫處處體現,為了給村集體省錢,出去考察時兩頓飯并成一頓飯也是常有的事。

  我今年已過古稀,當年的鐵娘子,現在也成了“鐵奶奶”咯。但我逢人就說,雖然老了,但艱苦奮斗的精神永不過時。靠著這一股精氣神,大寨又“活過來了”。現在,大寨村人均收入已有2.5萬元。

  近幾年來,大寨又響應號召,關閉了一些影響生態環境的企業,投入7000多萬,完善了大寨村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發展鄉村旅游,弘揚紅色文化。現在,每年有30萬人來游覽大寨。

  我曾經說,我是老黨員,要帶著全村人走致富之路。當了這么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我的議案基本都是圍繞農村工作展開的。這是我的本行,我不能丟、也丟不掉。

  我們這代人,見證了國家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對黨的感情很深。如今,黨的十九大指明了鄉村振興的前進方向。我們要領會好精神,大膽實踐,努力把咱大寨建設成太行山上的小江南。

  (本報記者喬棟整理)

  郭鳳蓮榮譽

  ◆中國十大女杰

  ◆全國勞動模范

  ◆全國三八紅旗手

  扎根鄉村19年的村醫賀星龍——

  扎根在鄉村出診不收費

  最近,朋友圈、社交媒體都在傳我在高鐵上救人這件事,但我覺得沒什么。就像在半夜熟睡之際,一個電話,會讓我條件反射般騎上摩托去病人家里是一樣的。作為山西省大寧縣徐家垛鄉樂堂村的鄉村醫生,這19年里,我騎壞了7輛摩托車,在28個村子的路上穿梭無數遍。無數個春夏秋冬和日夜,這呂梁山南麓的一草一木,我都熟。

  我今年39歲了。和我一塊在衛校上學的人,都在縣城、市里買了房子。我的孩子也在縣城,但我只是偶爾去。不是不想去看孩子,我離不開這里。我還記得13年前的一個深夜,25里地外的賀德明老人給我打電話,說他“尿不出來,快憋死了”。我去給他插了導尿管,從那以后,我記不清往他家跑了多少趟,但沒收過一分錢——他家太困難了。老人后來給我送了一面錦旗,我保留至今,上面寫著“黃河優秀兒子,鄉村最美醫生”。

  前幾年,我一口氣把寫著藥品欠款的十多本賬本全燒了,我長舒一口氣。這幾年在扶貧政策大力扶持下,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大寧又是醫療改革試點縣,基本的藥品都不用再花錢。不僅如此,基金會還給我配了一輛面包車,讓我覺得更加有勁。

  就像種地一樣,你辛苦勞作,莊稼不會騙你。這么多年,我把我電話號碼發到了這里的每家每戶,24小時不關機,堅持不收出診費,徐家垛周邊的人都知道這有一個醫生叫賀星龍,這就足夠了。

  (本報記者喬棟整理)

  賀星龍榮譽

  ◆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全國“最美醫生”

  ◆第四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

  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

  一生跟著黨一心為人民

  西溝村1938年建立黨支部,6戶貧農入了黨。逃荒來的李順達是支部書記。老李講,1943年西溝成立了抗戰時期全國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窮人終于吃上了飽飯。

  到1951年辦起初級社,上山栽樹,下溝修地,黨支部組織群眾:出大力、流大汗,改天換地向自然斗爭。聽黨話、跟黨走,下雨刮風不回頭,臘月二十三不放假;土地少,萬里千擔一畝田。一年打壩,兩年墊地,年年栽樹。

  幾十年如一日,西溝的山全綠化了,“山上松柏核桃溝,河溝兩岸種楊柳,梯田發展蘋果樹,西溝發展農林牧”。河溝打壩造地500多畝,不但自己能吃飽還交國家公糧,最高的時候交過30多萬斤的公糧,群眾把好糧都交給國家,叫愛國糧。

  有了共產黨,我們翻身得解放;有了共產黨,才有了新中國,我們當家做了主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到今天民富國強、走向偉大復興,發生了多么大的變化呀!所以西溝建起黨性教育基地,我都給來參觀學習的黨員干部們講講黨課,一年一百多次。

  魚不能離開水,我們不脫離群眾,群眾就不脫離我們。我今年90歲了,年齡大了,但在黨旗面前宣過誓,黨需要我,我就一直干下去。共產黨員就是要不忘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活到老干到老。

  (本報記者周亞軍整理)

  申紀蘭榮譽

  ◆全國勞動模范

  ◆全國三八紅旗手

  ◆全國道德模范

  ◆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獎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劉桂珍——

  一肩挑四擔矢志拔窮根

  我這輩子挑了四副擔子:41年鄉村醫生,31年代課教師,21年村支書,16年村主任,都是臨危受命,都是為了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這是我不變的初心。

  40多年前,我的家鄉、山西代縣段家灣村,因為地處偏遠,缺醫少藥,看病特別困難。我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村里讓我去參加培訓,當赤腳醫生。從此,我的命運和大山連在一起,和十里八村上千名群眾的健康連在一起。

  1988年,村學校沒教師,我又接過擔子,當起了代課教師,起初說干一學期,誰想一干就是29年。

  有一年除夕夜飄著大雪,我和家人難得聚在一起包餃子,突然傳來敲門聲,病人有需要,我隨叫隨到。十里山路,記不清一路跌了多少跟頭才到病人家。緊急處置了半個小時,病情緩解了,我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這時,鞭炮聲噼里啪啦響起,已是新年了。我放心不下病人,在她家守了一夜。

  新農合是惠民政策,但村里老人多,聽不懂、不理解,不愿意繳費。有個村民認死理,拍著胸脯說:“我身體好,不需要。”我只好先給他們墊上。沒想到這一年他真得了一場重病,住院花了3萬多元,愁得沒辦法。我跟他說,合作醫療費我已經替你交了,一下報銷了1萬多元。

  我和鄉親們趕上了好時代,病有所醫、少有所教、老有所養,兩不愁三保障。為了拔窮根,我帶領村民發展起80畝苗圃,村民收入翻了一番,還套種豬苓等藥材,每年能增收40萬元。

  (本報記者周亞軍整理)

  劉桂珍榮譽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

  ◆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勞動模范

  ◆全省優秀村黨組織書記

關鍵詞:發展,成就,巡禮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