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十二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臨近,一些與磋商有關的消息陸續發出。
7月28日傍晚,國社發出消息:近期中國企業采購美國農產品取得進展
大概一周前,曾有過采購美國農產品的消息。陶然筆記在《磋商重啟后仍需耐心和平常心》一文中聊過這事。
眼前的這條消息,透露了采購的最新進展,也表明磋商前夕中方正通過持續的行動釋放善意和誠意。
美方是對此采取相向而行的積極態度?還是繼續我行我素極限施壓?
這不僅將影響到采購美國農產品,也將影響中美經貿磋商未來走向。
首先,中方對美國農產品并無成見,但美方的態度和行動則肯定會對中方采購帶來影響。
關于采購美國農產品的話題,陶然筆記聊過多次,基本觀點大家很熟悉。
“貿易戰最激烈的時候,不買大豆一度是對付美國的‘武器’?,F在談判節奏不斷加快,購買大豆又成為表達談判誠意的策略。是不是前后矛盾?是矛盾,但合乎情理?!?/p>
“不買,對美國構成壓力,買,對國內無實質性傷害。采購美國農產品是中國特有的談判籌碼。”
“如果美方在磋商中態度再出現反復,那么采購美國農產品這事兒,恐怕也會再出現反復?!?/p>
實際上,中方對美國農產品本身并無太多成見。國內有很多專業分析也指出,中美在農產品采購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可惜的是,采購美國農產品本來是件共贏的事,卻因為美方的漫天要價和極限施壓而產生了許多障礙。
談判是曲折的,因此我們的農產品采購也需要認真充分地考慮多種因素。
比如,企業采購時是不是充分考慮了國內市場的需求,有沒有遵循市場化原則,是不是符合WTO規則,美國人給的價錢合不合理,產品符不符合我們的檢疫標準等等。
這些障礙能不能徹底消除,實現中美農產品的供需雙贏,則完全取決于美方能不能“為雙方經貿合作營造有利條件”。
更何況,采購農產品是件長遠的事情,并不是一錘子買賣?!按蠖鼓昴攴N,采購年年有”。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有關方面的眼光不妨放得更長遠一些。
其次,中方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會停下來,但開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市場機遇不會專門為誰而留。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5月初中美經貿磋商遭遇挫折之后,中國對外開放的節奏并沒有受到干擾,依然有條不紊地按原來節奏推進,甚至還有所加快。
6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自2019年7月30日起施行。兩條負面清單共放開16個領域,包括船舶代理、城市燃氣、電影院、演出經紀機構、增值電信、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的外資限制進一步放寬或取消。
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有關舉措》,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遲”的原則,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
這里面的邏輯很清晰。
改革開放,是中國一以貫之的基本國策。政策取舍衡量,無非是在“國家利益”上做文章。
對我們有利的,不用人說,我們也會去干。對我們不利的,說破大天,也不要想著我們讓步。
按這個邏輯推演,大家不難理解,我們的擴大開放是面向全世界。
中國的市場機遇就在那里,對國外企業和中國國內企業來說,都是公平的,一視同仁的,不會專門為誰而留。
要是誰錯過了這個機遇,只能自己為短視買單。
真正聰明人,都是會算賬的。
第三,重啟磋商對中美而言都是積極一步,但目前仍是“瓜未熟,蒂未落”。
從5月初分歧加劇到6月底中美元首大阪會晤轉圜,回顧過去兩個多月的跌宕起伏,不難看到第十二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的舉行,對中美來說都是積極一步。
不過,正如我們曾分析過,因為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完全可以想見接下來的磋商將會有多復雜。
談判桌上,雙方可能進行精細的利益交換,或者是錙銖必較,或者相互間小心翼翼地釋放誠意。談判桌外,雙方你來我往的爭斗恐怕也會越來越多,尤其是激烈的爭吵在所難免。
未來一段時間內,這種狀況恐怕就是中美磋商的常態。
我們可以想見,所謂“加征關稅給美國帶來如何如何好處”的念叨,美方還將不斷重復。
謊言重復不成真理,他們說一次,咱們就駁一次,直到事實說服他們為止。
我們可以預見,今后的磋商進展中,美方可能還會有各式小動作。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美方采取什么“盤外招”,只會給磋商帶來負面影響。
看清這個趨勢,做好各種準備,用足夠的耐心和平常心去應對未來各種變化。
不必著急,急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