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1927·廣州起義》現場
話劇《1927·廣州起義》現場
“這位同志,你愿意跟我一起……”話音剛落,演員拉起觀眾的手走進博物館,重返1927年那場風雨激蕩的廣州起義——正在廣州起義紀念館公演的《1927·廣州起義》是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打造的一場兼具紅色文化教育和藝術普及相結合的沉浸式話劇。短短45分鐘的表演,觀眾隨著演員穿梭在館內不同區域,零距離觀演、感受和體驗劇情,這一創新性嘗試,讓紀念館煥發出全新活力,接待人員數量激增。
“零距離”觸摸歷史,觀眾成為表演的一部分
1927年的廣州起義在歷史上第一次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幟,開創了城鄉配合、工農兵聯合舉行武裝起義的先例。起義中建立的廣州蘇維埃政府,被譽為“東方的巴黎公社”。
《1927·廣州起義》是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根據“廣州起義”的歷史為背景所創作的一出沉浸式話劇。整場話劇以廣州起義曾經發生的地點——廣州公社為舞臺,觀眾身臨其境,零距離觸摸歷史的波瀾壯闊和激情澎湃。
演出第一幕,廣州起義打響。大院里,“阿輝”“阿錚”“強仔”“慧芳”“國華”等戲中角色相繼登場,號召在場觀眾加入他們的隊伍?!巴緜?,你愿意和我一起參加廣州起義嗎?”“我愿意!”早已沉浸到歷史情境里的觀眾放開聲音應和。佩戴上廣州起義標志的紅布帶,拿上鐮刀斧頭,觀眾打開歷史的大門,與革命先輩展開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隨著劇情的發展,演員與觀眾的互動越來越多,觀演場景也在不斷變化。時而在槍林彈雨的天字碼頭,感受女兵班戰士與數倍于己的敵人激烈搏斗的慘烈;時而在鮮紅的黨旗前,重溫入黨誓詞的莊嚴。為解救革命志士,觀眾兵分兩路,一路跟著劇中的工人、農民攻打堡壘,一路人在急匆匆的腳步聲中,感受戰場大轉移的緊張氣氛。經過艱苦戰斗,廣州蘇維埃政府終于成立。在歡呼的聲浪中,觀眾與主演激情合唱起《國際歌》,激情澎湃的歌聲高高飄揚在紀念館的上空。
走出劇場,觀眾蘇女士依然紅著眼眶。她告訴記者自己非常感動:“看到慧芳犧牲的那一幕,我的眼淚真的忍不住,沒有革命先輩的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薄?0后”小王則認為,用話劇代替歷史講解,形式更生動、更活潑,讓年輕人更加接近那段歷史,體會當年英雄先輩們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談到這部話劇的創作,該劇總導演王鈺涵表示,與傳統話劇“高于生活”的藝術理念不同,紅色題材作品必須嚴格遵從史實,不允許有任何不準確或不真實的地方。為此,劇組拜訪史實專家及相關單位,不斷梳理,最終改了8稿才定下劇本。
更大的挑戰是線路的設計,演出過程中,演員必須帶領著觀眾穿梭在不同展廳,上上下下,但紀念館場地有限,音樂舞美方面也有所限制,如何在客觀環境的制約下讓劇情連貫,連一棵樹、一條樓梯、一個展廳都能合理利用起來為劇情服務?對此,劇組多次前往實地探究、設計,最后逐一解決問題。
主創來自本地民間劇團,90后年輕人擔綱主力
主演李躍輝回憶,有一場戲,沒有他的戲份,自己就站在旁邊,突然一個相識的朋友走過來跟他打招呼:“但我不能跳出戲外去和他搭話,我還得是戲里的角色,只能假裝聽不見,沒有理他?!薄斑€有一次演到一半,有個小孩突然抱住我的大腿,他就是喜歡你的表演,這時候我就得使用演員的經驗來隨機應變?!?/p>
已經從事話劇事業逾20年的李躍輝認為,沉浸式戲劇在表演形式上打破傳統話劇觀演模式的“第四面墻”,將演員與觀眾共融在一個氛圍中。面對近在咫尺、觸手可及的觀眾,這考驗著演員的信念感和專業度。
除了李躍輝,戲里大部分演員都來自廣州民間的專業戲劇表演團體——希劇團,該劇團以年輕人為主,90%為表演科班畢業的專業演員。其中,飾演“阿錚”的王放是個“90后”,畢業于深圳大學表演系。為了準備角色,他不僅深入了解了廣州起義的歷史,還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練走姿、練眼神。
王放表示,出演這部話劇,其實對自己也是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他回憶,在一場演出里,自己曾遇到一個老觀眾:“戲里我需要向觀眾敬軍禮,當我向他敬禮時,老人家特別認真地回了我一個軍禮,我當時眼淚就繃不住了?!?/p>
談到這群年輕人,總導演王鈺涵坦言每天都能感受到他們的進步:“這場演出需要演員有很強的能量,最開始我還有點擔心,但后來發現,他們一點也不差,有的剛大學畢業,有的工作了幾年后又來報考這個劇團,但他們都有著一種年輕人的激情,眼神里充滿著一種想學習的渴望?!?/p>
王鈺涵表示,這些90后、95后演員,對那段歷史會有一定的距離,為讓演員們懂得劇中青年的選擇,演員們首先進行了為期3個月左右的培訓學習,先后前往廣州起義紀念館、黃埔軍校等地學習,然后才開始排練。為了培養演員的危機處理能力,在首演前十幾天,王鈺涵每天跟演員聊天,一起模擬可能出現的問題,這幫年輕人思維很活躍,會提出很好的解決方法:“這二十幾場演出的歷練,不僅對他們是寶貴的經驗,也鍛煉出廣州本土民營劇團的戲劇人才,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p>
活化歷史,“紅色爆款”反響熱烈
廣州起義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一起,成為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偉大開端。廣州起義代表著廣州人民勇于抗爭、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也反映了廣州在近代革命史上的重要歷史地位,是廣州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講述廣州城市及廣州人的故事,《1927·廣州起義》融合了大量廣府文化元素,參與者可從劇中發現熟悉的廣州地名、經典名曲,極具年代感的生活用品及著裝。
據悉,《1927·廣州起義》從7月公演開始反響熱烈,7月話劇排期一經公布馬上約滿。由于場地有限,每場預計40人,但最終都會來到七八十人。有一位和新中國同歲的老人——孔先生,知道演出活動后特意從黃石路趕來觀看,此外,廣州起義紀念館還面向殘障人士、小學生、退役軍人等團體推出專場。截止到8月14日,話劇共演出20場,接待團體46個,觀眾1668人。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宣教部主任陳何毅表示,將紅色主題與沉浸式話劇的結合,在全國范圍內可以說是首創的。每一場演出結束,志愿者會向觀眾發放問卷調查,收集他們的意見建議,館里也會開會討論、交流,不斷打磨,現在這個版本從各個方面都有了巨大突破,可以說是從1.0版本飛躍到3.0版本。(記者黃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