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顏維琦曹繼軍
上海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走到今天的。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上海特點的超大城市發展新路。上海的70年巨變,也是國家發展成就的生動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呈現增長更穩、結構更優、效益更好、更趨協調、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態勢。
上海是全國的上海,上海是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上海。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啃的骨頭,作為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上海,始終置身全國乃至全球的大格局中去考慮問題。
數字是最有力的說明:上海GDP從1949年20.28億元擴大到2018年3.27萬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2018年人均GDP達到13.5萬元。經濟發展效益持續提高,以不到全國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國近1/10的稅收收入。資源消耗強度持續降低,單位GDP能耗從2010年的0.72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2018年的0.38噸標準煤/萬元,工業園區單位土地產值平均每五年提高10億元/平方公里。上海正以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能源、土地等消耗,支撐經濟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增長。
“上海之所以發展得這么好,同其開放品格、開放優勢、開放作為緊密相連?!睉_放而生、因開放而興的上海,進入新時代,要承擔起中央賦予的新使命,擴大開放是必由之路。如果說改革是這座城市發展的最大動力,開放就是其最大優勢。開放、包容、創新,已融入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成為上海最鮮明的品格。
在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上下功夫。上海結合推進“五個中心”建設、打響上?!八拇笃放啤?,打造一批服務全國、面向國際、內外連接的大平臺,增強面向國際國內“兩個扇面”的集聚和輻射能力,打造聯通全球的網絡樞紐,全面提升上海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將最大的開放優勢轉化為最好的營商環境,把開放的壓力轉化為制度創新的動力,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在增強創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上海深知,沒有在重點領域持之以恒的“深蹲助跑”,就無法實現創新突破的“起飛跳躍”。越是國家急需、容易被人“卡脖子”的領域,上海越是需要率先謀劃、著力攻堅。國產大飛機從這里起飛,“最強光”裝置在這里實現10拍瓦放大輸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創新藥”GV-971在這里誕生……聚焦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上海正加快構建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瞄準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上海加快布局,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步伐愈加堅定。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18年長三角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達到23.5%。上海與蘇浙皖一市三省共同組建了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推進了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和民生服務工程,搭建了G60科創走廊、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等一批區域合作平臺,開展了環保、信用、市場體系等領域一批專項行動。眼下,進一步加強改革舉措集成創新,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正進入全面提速的新階段。
上海是開路先鋒、創新之城。敢為新,善為新,常為新,在深化改革開放中敢于先行先試、攻堅克難,為全國高質量發展闖出新路。上海更是人文之城、魅力之都?!敖ㄖ强砷喿x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誠信文明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這是上海對于未來的美好愿景。
《光明日報》( 2019年08月26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