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9年3月18日在埃及南部阿斯旺拍攝的特變電工承建的本班光伏產業園。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攝)
新華網北京8月29日電(何凡汪舟)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工商聯十二屆三次常委會議上,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邱小平發布《中國民營企業“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報告(2019)》。該報告顯示,民營企業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生力軍,在提升基礎設施、產業帶動、平臺分享、創造就業機會、促進技術轉移、增進社會福祉、環境保護、合規經營等八個方面積極為“走出去”所在地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中國民營企業積極“走出去”,在沿線國家和地區構建新型國際分工網絡,不僅成為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建設的生力軍,也成為推動和踐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力量。
投資合作意愿高逾七成受訪企業擬擴大海外業務
報告調研的結果顯示,當被問及是否對海外運營和投資感到滿意時,80%的受訪企業表示滿意。至于滿意的原因,近1/3的企業認為海外活動有助于達到預期的經營目標。值得注意的是,32%的受訪企業的海外業務推動了其國內業務的發展。海外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份額為26%,其中制造業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份額為28%,略高于其他行業。
總體而言,民營企業對其海外業績表示滿意,這也可以通過過去三年業務規模的擴大來解釋。61%的受訪企業已擴大其海外業務,另有32%的企業維持了現有的運營水平。當被問及未來三年的經營規模時,76%的企業認為將會繼續擴張,另有21%的企業則保持當年的經營規模。至于抱有信心的原因,首先是國際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和全球化的政策刺激,這是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其次是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再次是企業的多元化;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最后是追求海外有競爭性的勞動力和其他資源,包括東道國較好的營商環境等。
實際上,從已有國際化經營的中國企業數量來看,中國民營企業已占到相當比重。《2017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中國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為25529家,其中私營企業6570家,占比25.7%;另有有限責任公司10577家,占比41.4%;股份有限公司2790家,占比10.9%。
國際化活力充沛多領域投資存量保持增長
而從行業領域看,不論是在農業還是在機床、輕紡、汽車、家電等領域,中國民營企業都體現了可觀的國際化活力。以農業為例,截至2017年底,中國共有717家企業在境外設立了851家涉農企業,2017年末的投資存量173.3億美元,與“一帶一路”的倡議提出相比,翻了兩番以上。從主體結構來看,由民營企業設立的境外企業766家,占企業總數的90%,成為中國農業對外投資合作的中堅力量。
報告認為,中國民營企業已成為中國推動構建新型國際生產網絡的重要力量,也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而民營企業“走出去”呈現兩個鮮明特點:一是機制活。其市場反應迅速,決策高效,善用人才,能很好地把握國際市場稍縱即逝的商業機會;二是民間性。其“走出去”通過帶動當地就業和增加民眾收入,贏得民心,是不可忽視的民間外交力量。
面臨多方面挑戰宜加強海外人才儲備
報告同時認為,當前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融資、法律法規、管理文化和勞動關系、社區和利益相關方參與、環境、海外合作網絡支持等方面挑戰。
報告建議政府部門進一步改善針對民營企業的海外金融服務,持續增加對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政策指導,加強民營企業走出去培訓,持續優化中國駐外使領館的服務。同時,建議民營企業尋求專業機構的技術支持和服務,兼顧“國際化”和“本土化”加強海外人才儲備,增強國企民企海外合作,并進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符合實際的公司治理框架。
這份報告由全國工商聯、商務部研究院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共同編寫,通過文獻研究與727份企業問卷分析及9個國家共55家企業、使館、商會、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的實地訪談,梳理出中國民營企業在海外可持續發展及“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全國工商聯方面表示,將緊緊圍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服務“兩個健康”,充分發揮企業、商會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平臺建設和多渠道服務,不斷探索創新舉措,拓展服務領域,為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務實服務和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