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出臺六大舉措鼓勵生豬生產
非洲豬瘟撲殺補助改為每半年結算發放一次,加大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力度;北京豬肉價格趨于平穩
昨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兩部門聯合下發通知,中央財政決定采取進一步措施穩定生豬生產、保障供應。
據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經對24個省(區、市)流通領域9大類50種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進行監測,總體來看,與8月中旬相比,8月下旬共有19種產品價格上漲,24種下降,7種持平。其中,生豬(外三元)價格漲幅較大,達到27元/公斤,相比8月中旬上漲2.6元,漲幅10.7%。
面對生豬價格持續上漲趨勢,應對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維護經濟穩定,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出臺《關于支持做好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有關工作的通知》,中央財政決定進一步采取措施,包括6項具體舉措,涉及強制撲殺生豬的補助經費、豬場臨時貸款貼息、生豬保險保額等。
【六大舉措】
1 落實好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政策
因非洲豬瘟疫情強制撲殺生豬(含人工飼養野豬)的補助經費,由現行按年度結算調整為每半年結算發放一次。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下達后,縣市要加快補助資金撥付進度,在三個月內將補助資金給付到位,減輕養殖場(戶)的墊資壓力。
因非洲豬瘟疫情強制撲殺生豬(含人工飼養野豬)的補助經費,由現行按年度結算調整為每半年結算發放一次。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下達后,縣市要加快補助資金撥付進度,在三個月內將補助資金給付到位,減輕養殖場(戶)的墊資壓力。
2 完善種豬場、規模豬場臨時貸款貼息政策
種豬場、規模豬場臨時貸款貼息實施期限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延長期限內,適當擴大貼息范圍,符合規定的種豬場、規模豬場用于新建、改擴建豬場的建設資金被納入支持范圍,緩解養豬企業流動和建設資金壓力,穩定生豬產能。貼息比例等有關要求繼續按此前規定執行。
3 加大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力度
2019年中央財政適當增加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規模,調動地方盡快將增產潛力轉化為實際生產能力。獎勵資金重點支持生豬生產發展、動物疫病防控和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4 提高生豬保險保額
能繁母豬保額從1000-1200元增加至1500元、育肥豬保額從500-600元增加至800元,擴大育肥豬保險規模,實施期限至明年底。此舉將進一步增強生豬養殖風險抵御能力,調動生豬養殖場(戶)恢復生豬生產的積極性。
5 支持實施生豬良種補貼等政策
支持生豬養殖大縣,對使用良種豬精液開展人工授精的母豬養殖場和養殖戶進行補貼,每頭能繁母豬年補貼額不超過40元,推廣人工授精技術。同時要求,各地要立足現有資金渠道,支持畜牧大縣生豬運輸車輛洗消中心建設等。
6 強化省級財政統籌力度
按照省負總責的要求,各省級財政切實加大生豬穩產保供支持力度,支持做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生豬生產、市場供應等相關工作。對非洲豬瘟防控經費保障、落實穩定生豬生產、強制撲殺補助等政策措施確有困難的縣市,可降低或取消縣市財政承擔比例。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組織實施,切實將政策落到實處,促進資金規范、安全和有效使用。
關注
近10地采取限價等措施進行調控
豬肉的批發價格已連續十周上漲,多地已采取相應措施。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南寧、海口、江西、廣東、江蘇、四川等近十個省(市、縣)出臺了相關政策,采取限價、補貼、投放儲備凍豬肉等多種方式,控制豬肉價格上漲給消費者帶來的影響。
豬肉批發價兩三個月來漲勢明顯
豬肉批發價格上漲,直接體現在零售端,過去幾日,豬肉依然維持高價。一位北京市消費者給新京報記者報了一組數據:“豬五花和里脊是28塊錢一斤,梅花肉則是24塊錢一斤,最便宜的是前臀尖和后臀尖,但也要22塊錢一斤。”
實際上,今年以來,每公斤豬肉的批發價格一直在20元左右,兩三個月來呈現持續上漲趨勢。7月29日至8月4日當周,豬肉批發價格每公斤即突破25元,短短兩周后的8月19日至25日當周,豬肉每公斤的批發價格突破30元,達31.77元。
今年8月以來,白條豬平均價一直處于上漲趨勢,并且明顯高出去年同期價格。北京新發地市場數據顯示,今年8月白條豬平均價從每斤11.5元漲至最高14.25元,去年8月份白條豬批發價基本處于8-9元之間,今年的價格比去年同期每斤高出3-5元左右。
多地采取限價、補貼等措施進行調控
針對豬肉價格的上漲,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8月30日曾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市場供應偏緊,但市場肉類供應總體有保障。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曾于7月份的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豬肉價格上漲較快。
去年10月份,農業農村部監測的400個縣能繁母豬存欄同比降幅達到5.9%,已經超過了5%的預警線,之后降幅逐月擴大,到今年6月份同比降幅達到26.7%。按照生豬的生產規律,從母豬懷孕、仔豬出生到育肥豬出欄,大約需要10個月的時間,去年10月份生豬基礎產能下降,導致今年6、7月份開始,生豬供應減少問題顯現,價格持續上漲。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控制豬肉價格上漲給普通居民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南寧、海口、江西、廣東、江蘇、四川等近十個省(市、縣)出臺了相關政策,采取限價、補貼、投放儲備凍豬肉等多種方式,控制豬肉價格上漲給消費者帶來的影響。
案例
廣西南寧 對農貿市場豬肉價格臨時干預
9月1日,廣西南寧市發改委網站發布了《南寧市豬肉價格臨時干預最高限價通知書》,稱今年9月1日至9月10日,南寧市青秀區麻村農貿市場、華園農貿市場等多個農貿市場的豬肉價格臨時干預,最高限價需按規定執行,以麻村農貿市場為例,在此期間,其精瘦肉最高限價為28.6元/斤,五花肉則為22.3元/斤。
當天,豬肉市場“地產式調控”成為媒體焦點。根據通知,從9月1日起,南寧市在青秀區麻村農貿市場等10個市場設立定點攤位。每個攤位每日上午9時起,按市商務部門規定的限量,以低于前10日市場均價10%以上的價格,向市民銷售精瘦肉、前后腿肉、五花肉和排骨,每位消費者每日限購1公斤。
福建尤溪 平價商店豬肉實行限售限購
8月27日,福建尤溪縣人民政府官網發布消息稱,決定在中秋國慶期間啟動平價商店運行機制。平價商店啟動時間為每周星期六、星期日兩天及中秋、國慶節假日期間(為期18天),按照規定,平價豬肉銷售品種確定為五花肉、腿肉、瘦肉、排骨等,每個品種豬肉銷售價格應當低于市場平均價的15%。所有的平價豬肉都實行限售限購措施,即五花肉、腿肉每家商超每天各限售200斤,瘦肉、排骨每家每天各限售100斤;居民購買每人每次限購兩個品種以內,單品限購2斤。
探訪
北京肉價趨于平穩 繼續大漲空間不大
近期,豬肉價格上漲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不過,數月來連續漲價的勢頭至少在北京首次開始趨緩。新京報記者9月4日走訪北京市新發地市場發現,目前豬肉的批發價格約為每斤15元,零售超市的價格約為每斤30元,和上周的價格持平,這在近兩月來是比較少見的現象。新發地相關工作人員和“豬肉大王”齊尚港表示,目前豬肉的漲價勢頭有所收斂,肉價繼續大幅上升的空間已經不大。
記者了解到,目前新發地市場的豬肉批發價格根據部位不同從每斤14.5元至20元不等。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上周新發地市場豬肉的批發價格最高是15.38元/斤,周內的最低價格為14.88元/斤。最低價出現在上周前期,最高價出現在周后期,周末價格略有回落。 據新京報記者持續關注發現,此前兩個月,新發地市場豬肉價格,每月、每周甚至隔天都會發生變動,而9月4日記者再次來到新發地市場,發現本周肉價與上周相比持平。
“豬肉大王”齊尚港告訴記者,肉價上漲以后,對豬肉消費已經產生比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在上市肉量減少的情況下,返廠的比例卻明顯增大。工作人員表示,新發地市場每天上市的白條豬都有一部分銷售不出去。
返廠比例明顯增大,意味著價格上漲后的市場供需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如果價格繼續上漲,消費會繼續被抑制,肉類消費會轉移到禽肉水產品與牛羊肉等其他替代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