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9月7日訊(記者 王迪)長江上游,重慶之東,依山傍水的忠縣獨具島城風貌。位于此處的“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是全國首批18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之一,也是長江三峽庫區和重慶市唯一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
今(7)日,長城網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忠縣以柑橘產業為主導,將“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打造成為集“產業、生活、景觀、休閑、服務”五大功能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并采取“農業+文創+產業”的綜合發展模式,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隨著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加快,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正“破繭而出”。
優美的人居環境。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長城網發
宜居:門前屋后大變樣 美麗鄉村入畫來
在青山環繞下,小溪順著蜿蜒的馬路潺潺流過,公路兩旁,小青瓦、灰白墻、格子窗……走進忠縣新立鎮雙柏村鄒家灣,一幅具有巴渝民居典型風貌的美麗宜居村莊如畫般展現在人們眼前。
鄒家灣地處“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核心地帶,是忠縣精心打造的一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
今年年初,經過精心打造,鄒家灣23幢農房在保留傳統巴渝民居風格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建筑元素,用現代建筑手法表達傳統巴渝民居新風貌,充分利用原有庭院肌理和周邊豐富的水資源,打造橘香·水院特色景觀。
“環境這么美,發展鄉村旅游業肯定賺錢。”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常年在外經商的村民看到商機。去年,雙柏村村民小周回到家鄉開辦農家樂、打造民宿。
目前,在“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項目區內,“雙柏村鄒家院子”“桂花村三斗丘”“石橋村冉家灣”正按“運營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打造精品民宿。
如今,以綠水青山為本底,以鄉村道路和大小河流為線條,以種養產業為圖案,以特色小鎮、傳統村落、農家庭院為節點,以大樹、小橋、水系、湖泊等為點綴的“七彩大地”,為三峽橘鄉勾畫出了一幅詩意鄉村風情畫。
宜業:地里就是“工廠” 村民變身產業工人
打造“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緣于忠縣擁有20年不間斷打造柑橘產業的基礎。
項目實施以來,忠縣按照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路徑,清晰勾勒出打造“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帶動全域鄉村產業深度變革的實施路徑。
生產、加工、物流、銷售于一體的柑橘全產業鏈,是驅動“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的三駕馬車之一。目前,“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項目區已發展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農業公司1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8個、家庭農場9家、種植大戶12個,土地集約化規模經營達95%。
為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聚合“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項目的內生動力,忠縣積極推進農村改革。
2018年,全縣共整合財政資金5000萬元助推股權化改革,將財政投入資金的30%作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股金,全面推行“企業+農戶”股份合作規模化經營模式,農戶以樹權入股參與分紅,并返聘到柑橘果園務工。
目前,9個家庭農場、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龍頭企業通過股份合作、股權改革等形式參與“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3000名農民就近就地實現就業。
田園綜合體。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長城網發
“‘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項目,正改變著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他們不僅通過土地流轉、果樹入股獲得穩定收益,還通過企業培訓變身成為產業工人。這樣的轉變,讓當地農民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美好愿景逐步變成現實。”忠縣相關負責人說。
宜游:七彩水稻 扮靚三峽橘鄉
9月,走進忠縣新立鎮中嶺村,農民正在田間地頭忙著收割水稻。
而半月前,這里種植的彩色水稻組成笑臉圖案,以及“中國夢”、“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等字樣,與周邊的村莊、山巒、樹木相映成趣,成為“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一道靚麗風景。
新立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色彩各異的水稻簡稱彩色稻,主要是通過施用生物農藥和綠色肥料,利用雜交和花藥培養等技術選育,改變植株內的葉綠素含量,從而改變水稻葉色而形成。除能觀賞外,產出的稻米亦可以食用。
作為田園綜合體今年開發的重點項目之一,彩色水稻如今已經是“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一道靚麗風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打卡,以此為依托,新項目田園馬拉松也在這里“聞香”起跑。
七彩水稻。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長城網發
據悉,“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目前正立足‘田園’本質,努力做好‘綜合’文章,大力培育新產業,打造成為國家級田園綜合體佼佼者和鄉村振興的示范園。彩色水稻、田園馬拉松項目的落地是“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發展的一個又一個縮影。
“忠縣著力打造的‘中國柑橘城’將于今年底開園,依托園區文化資源優勢和產品特色,開發出文化博覽、研學旅游、科普教育等新業態,園區將啟動田園綜合體核心IP與示范IP動漫民宿集群、三國田園等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忠縣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全面建成后,預計年可實現綜合總產值35.5億元,直接間接帶動農民就業1萬人,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