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秋實已六載,如椽巨筆寫華章。
2013年金秋時節,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
6年來,在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從哈薩克斯坦到印度尼西亞,從雁棲湖邊到西子湖畔,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化為現實,從倡議轉化為全球廣受歡迎的公共產品,其核心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也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認可和接納。
這是“朋友圈”不斷擴大的6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支持和熱烈響應,合作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截至目前,我國已與136個國家、30個國際組織簽署195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參與方已遠遠超出歷史上的“一帶一路”范疇。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和主張還寫入了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重要國際組織或機制的有關文件中。
這是通向共同繁榮的機遇之路。倡議源自中國,更屬于世界。繼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后,今年4月舉辦的第二屆高峰論壇規模更大、內容更豐富、參與國家更多、成果更豐碩,彰顯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獨特魅力。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目的就是動員更多資源,拉緊互聯互通紐帶,讓更多國家和地區融入經濟全球化,共同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
6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政策溝通范圍不斷拓展,設施聯通水平日益提升,經貿和投資合作又上新臺階,資金融通能力持續增強,人文交流往來更加密切,一批具有標志性的早期成果開始顯現,參與國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扎實推進,在廣袤大陸上落地生根,在浩瀚海洋中乘風破浪,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司長肖渭明說。
重大項目相繼落地開花——
哈薩克斯坦,“一帶一路”倡議首倡之地,也是首個與我國開展產能合作的國家。截至2018年12月28日,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開展了55個產能合作重點項目,總投資額270多億美元,其中12個項目已完工,11個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今年還將開工15個項目。
在塞爾維亞,歷經破產、出售、政府1美元回購、國外企業代管等種種坎坷后,曾被稱為“塞爾維亞的驕傲”的斯梅代雷沃鋼廠迎來了它的中國伙伴——河鋼集團。
在中塞雙方員工的團結努力之下,河鋼塞鋼已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產能合作和共建“一帶一路”的樣板工程。2018年,河鋼塞鋼產鋼177萬噸,實現營業收入10.6億美元,鋼產量創建廠以來的最高紀錄。
在印尼,兩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旗艦項目雅萬高鐵在2018年進入全面實施推進新階段。高鐵建成后,不僅將便利雅加達和萬隆兩地人員往來,還將形成高鐵沿線經濟走廊,產生巨大經濟、社會效益,給當地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等扎實推進,瓜達爾港、漢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進展順利,中歐班列成為亞歐大陸上距離最長的合作紐帶,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加快……6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體系加快構建,六大經濟走廊建設深入推進并取得重要進展,一大批務實合作項目落地生根、造福民眾。
經貿投資合作不斷擴大——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8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于同期中國對外貿易增速,占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27.4%,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約900億美元。
截至目前,中國已與5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雙邊投資協定,已與41個國家簽署產能合作協議并建立了雙邊產能合作機制,中白工業園、中阿(聯酋)產能合作園區、中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等建設和發展勢頭良好,為沿線國家創造了新的稅收源和就業渠道。
世界銀行6月發布的《“一帶一路”經濟學:交通走廊發展機遇與風險》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實施,可幫助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使全球和“一帶一路”經濟體的貿易額增幅分別達到6.2%和9.7%,使全球收入增長達2.9%。對于沿線低收入國家來說,外國直接投資增幅達到7.6%。
與此同時,圍繞推動構建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多元化融資體系,中國先后設立了絲路基金,發起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等合作提供穩定、透明、高質量的資金支持。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沿線國家累計實現保額約7704億美元,支付賠款約28.7億美元;絲路基金實際出資額近100億美元;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業務范圍已覆蓋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地區。
人文交流往來更加深入——
今年9月底,由廣州大劇院創排的中文原創歌劇《馬可·波羅》將在意大利開啟全球巡演,向世界講述中國和意大利的絲路故事。馬可·波羅“回鄉”的背后,是“一帶一路”日益密切的人文交流。
這只是“一帶一路”沿線人文交流合作的一個縮影。6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民間交往等領域的合作蓬勃開展。我國與沿線國家互辦藝術節、電影節、音樂節、文物展、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圖書廣播影視精品創作和互譯互播。2018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數達1.5億人次,到中國旅游的外國游客人數達3054萬人次,俄羅斯、緬甸、越南、蒙古、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國成為中國主要客源市場。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開辟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可謂是應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當前,共建“一帶一路”已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進入到精謹細膩的“工筆畫”階段。可以預見的是,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一個更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將為“一帶一路”注入新動力,為世界發展帶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