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防前線到最大經濟特區, 從邊陲荒島到國際旅游島,從最大自貿試驗區到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70年來,海南因開放而立,因改革而興。
進入新時代,海南朝著“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目標揚帆遠航,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從落后封閉走向最高水平開放形態
6月25日,海南洋浦港,一艘載有7萬多噸液化天然氣(LNG)的巨輪向著日本開航,這是日本首次從中國進口LNG。
海口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8月,海南外貿進出口額599.7億元,同比增長37.4%。2018年海南進出口總額較建省前增長了42.6倍。
新中國成立初期,作為國防前線,海南封閉落后。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從此站上中國開放最前沿。
建省至2018年,海南地區生產總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23.1倍和253.3倍。
如今,海南成為中國最開放的地區之一。建省之初,洋浦成為我國第一個由外商成片開發、享受保稅區政策的國家級開發區。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永久落戶海南,博鰲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一躍成為舉世矚目的“外交小鎮”。
“中國的海南、亞洲的博鰲、世界的三亞”,成為今天海南影響力的重要標識。
去年4月,隨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海南全面擴大開放之路按上“快進鍵”。59國人員入境免簽政策落地、國際友城數量增加至61個、洋浦港加速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樞紐港……
眾多國際投資者到這里尋找商機。僅今年以來,新加坡淡馬錫豐樹集團、中遠海運(香港)有限公司、美國索斯福投資公司等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紛紛投資海南。
“我有機會見證了海南的發展,這里的‘國際范’越來越濃。”在海口生活了6年的外籍企業高管因娜·沙洛娃說。
海南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備受關注。海南省發改委主任符宣朝表示,海南和國家有關部委正按照中央要求,加快相關政策和制度體系建設步伐。
從改革“試驗田”到自貿區創新高地
近日,一場投資合作大會在海南舉行。來自世界500強、行業龍頭等國內外上千家企業到海南多個產業園區尋求商機。此前,海南改革重點園區管理體制,推動園區建設管理由政府主導向市場化、專業化轉變。
“項目進園區、園區說了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局長顧剛說,新的改革提升了現代園區的服務效率。
用改革賦能經濟建設,是海南作為經濟特區的應有之義。從“小政府、大社會”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到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先上車后買票”的企業注冊登記制度到 “一腳油門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費改革,海南在全國率先進行系列改革,改革“試驗田”標簽全國熟知。
近年來,海南堅持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大力推進全省“多規合一”、極簡審批等系列改革,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制度創新是自貿區建設的核心要義。截至目前,海南分四批次累計發布32個制度創新案例,連續兩年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年度行動計劃,帶動市場主體快速增加。
去年10月《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正式公布后,“1+N”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十多個先導性項目先后實施,海南自由貿易賬戶體系上線運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海南升級版加速建設,人流、物流、資金流進出島信息管理系統投入使用。
從“一房獨大”到高質量發展
為各類網游、直播等文化娛樂企業提供統一積分兌換服務,并為用戶代繳個稅。作為海南生態軟件園中國游戲數碼港的一家明星企業,“椰云網絡”成立僅一年多時間,如今每月納稅超100萬元。而中國游戲數碼港上半年實現產值25億元,稅收2.5億元。
海南經濟一度嚴重依賴于房地產,可持續發展動能不足。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海南自去年開始實施全域限購,同時加大對互聯網、醫療健康、會展、熱帶高效農業等12個產業的發展扶持力度。
“上半年12個重點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77.1%,現代服務業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超七成,海南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產業發展潛力不斷顯現,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符宣朝說。
在國際濱海旅游勝地三亞市,旅游與文體等產業融合,培育了眾多旅游消費新業態新熱點。
“海棠灣的酒店經常一房難求。”三亞市海棠區區長孫耿說,陸續在海棠灣舉辦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三亞國際音樂節、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錦標賽等大型活動,釋放了強大的消費動力。如第二屆三亞國際音樂節,就拉動消費近10億元。
目前,海南正積極謀劃建設南繁、深海、航天三大科技城,從陸、海、空三大領域全面謀劃海南未來的產業體系,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快速成長壯大。
海南省政府主要負責人說,從房地產獨大到多極支撐,從城鄉分割到全島一盤棋,從經濟建設到“五位一體”建設,海南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美好新海南建設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