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演出照片,從上至下依次為:交響樂與舞蹈《起來 起來》,交響樂與舞蹈《西江月·井岡山》,混聲合唱與舞蹈《我和你》,男聲二重唱、合唱與舞蹈《一個都不能少》,三重唱、合唱與舞蹈《和平——命運共同體》,混聲合唱與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 陳 曦攝
9月29日晚,隨著序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熟悉的旋律,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奮斗吧 中華兒女》在人民大會堂拉開序幕。眾多演員在舞臺上磅礴大氣的表演,震撼人心。
在正式演出前,從9月16日起,晚會已經在大會堂舉行過7場公開彩排,約3萬名觀眾到現場觀看。中央電視臺的錄播,更是讓全國觀眾都欣賞到這臺精彩演出。
這是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年而捧出的最隆重的獻禮。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抒情傳統,在新中國70年的歷史上,已經誕生過三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復興之路》,分別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35周年和60周年而創作的。《奮斗吧 中華兒女》繼承了前三部史詩在思想性、藝術性和政治性上的精湛品格,并在藝術呈現上有所突破與創新。唯美大氣的舞臺風格,與表演內容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奮斗是最嘹亮的號角
選擇“奮斗”作為這部史詩的主題,無疑是十分貼切的。
奮斗,是今日中國最嘹亮的號角,是寫入中華民族文化基因里的密碼。奮斗創造奇跡。新中國70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奮斗史。
史詩按照不同的奮斗階段,分為4個篇章:《浴血奮斗》映射出新中國成立前的革命烽火;《艱苦奮斗》描述新中國成立之初重建家園的激動、喜悅與艱難曲折;《團結奮斗》表現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奇跡般的飛速發展;《奮斗吧 中華兒女》則是從走進新時代至今,每個中國人胸中激情化成的深情呼喚……4個篇章清晰完整地勾勒出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民族復興之路。
短短120分鐘,要描述漫長的近百年歷史,每年只有1分鐘多一點兒。難度可想而知。如何取舍?如何讓大眾對熟悉的歷史、對國家的認知都能發生同頻共振?主創團隊經過了一次次構思、一次次修改,不斷重新提煉……
其實,關于史詩從哪里開始,要不要表現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歷史,團隊曾有過爭論。后來,主創們還是決定將時間線向前延伸。原因很簡單——不表現之前的奮斗歷程,不能說明新中國的來之不易,不足以表現我們的初心從哪里來,也不足以說明為什么今天要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節目組從一大批歌曲里選出了近70首,并且只挑選人們最熟悉的那幾句迅速串連。這些歌曲里,有很多是爺爺奶奶們喜歡的歌,爸爸媽媽唱的歌,喚起了幾代觀眾共同的記憶——比如第一篇章的《紅色娘子軍》《南泥灣》《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第二篇章的《東方紅》《英雄贊歌》《我的祖國》,第三篇章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東方之珠》《我和你》……莫不如是。
第四篇章則以新創歌曲為主,如《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綠水青山》《赤子》《不忘初心》等,相信這些優美的旋律將成為新的經典,被廣泛傳唱。這次創作任務,是對中國音樂人的一次大考。而他們交出的是一份真誠的、全面體現音樂創作者專業水準的漂亮答卷。
歌聲是奮斗者的心聲,舞蹈是奮斗者的形象,視頻是奮斗者的足跡和背景。從第二篇章起,大量記錄珍貴歷史瞬間的視頻影像,伴隨著歌舞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現。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新中國成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國運動健兒獲得第一塊奧運金牌、南極科考站建立、香港和澳門回歸、抗洪救災、加入WTO、抗擊非典、首次實現載人航天、第一條高鐵通車、舉辦世博會、蛟龍號入海、雄安新區建設啟動……這些激動人心的畫面,都是最值得驕傲的記憶,是所有中國人的光榮與夢想。
人民是永遠的主角
“人民”,是這部史詩的主角。千里江山美如畫,是無數中華兒女用鮮血與汗水澆灌出來的。
“寧肯少活3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獻精神;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史詩用無數細節,展現了人民的力量,清晰地詮釋了為何“偉大出自平凡”,何為“平凡造就偉大”。
“英雄源自人民,人民就是英雄。”在整部史詩唯一一個朗誦節目《致敬人民》里,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背景下,十位藝術家無比深情地誦出了這樣的心聲。
為了在舞臺上重現一個個人民英雄的形象,演出團隊集結了30多位家喻戶曉的優秀影視演員。他們極富感染力的表演,為音樂舞蹈史詩增加了戲劇表現力。《共和國之戀》中,胡歌飾演的科學家郭永懷不幸遇到飛機失事,犧牲前,他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把裝有重要數據的公文包夾在兩人胸膛間,他們用血肉之軀,保護了文件的完好無損;《戰決口》中,孫濤等飾演的抗洪戰士,誓與大堤共存亡;《生死不離》里,孫儷飾演的北京奧運志愿者、黃軒等飾演的汶川地震救災戰士,和當年被救起的小男孩林浩一起走上舞臺。每一次演出,當林浩和姚明手牽手出現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視頻閃出時,都有掌聲響起,都有淚水滑落。
《赤子》這首歌的背景視頻里,一個個熟悉或陌生、平凡而偉大的面孔依次浮現——于敏、李延年、黃旭華、申紀蘭、張富清、屠呦呦、孫家棟、袁隆平……他們,是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是“人民科學家”“人民教育家”“人民藝術家”“人民英雄”“人民楷模”等國家榮譽稱號的獲得者。
他們,是人民的英雄,是英雄的人民。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抒懷史詩,每一個年代都有奮斗者的光輝形象,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偉大夢想。《奮斗吧 中華兒女》是對大型音樂舞蹈史詩藝術傳統的承繼,更是對時代變遷中永遠的主角——英雄人民的致敬。
朱海(文學總撰稿)
奮斗者的情感,奮斗者的收獲,奮斗者的實踐,奮斗者的壯志,都是我們要在這部史詩中表達的。
去年剛剛完成了《我們的四十年》,我們就馬不停蹄開始了這部獻禮新中國70年的創作。兩者在時間段上有重合,怎么寫出新意,也是巨大挑戰。
在準備文學稿本時,曾多次去采風。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山東的沂蒙山區。坐在紅嫂的雕像前,我一直在想,如果她活到今天,能夠坐在人民大會堂觀看這場晚會,她希望看到什么樣的節目,聽到什么樣的歌?我們能不能對得起她當年的犧牲?我認為她不會難過,新時代已經實現了她當年的夢想,真的如她所愿繁榮富強起來。
彩排了幾次,很多觀眾給我打電話表示很喜歡。相信多少年后再看,人們一定還會想起其中的某個場景,想起其中的某首歌。
李心草(樂隊指揮)
我指揮的是最后一個篇章,新創作的歌曲較多。作曲家在寫每一首歌時都投入了最飽滿的感情,努力做出完美呈現。這個篇章中,好聽的歌曲不少,優美的旋律不少,我們耐心等待它們接受觀眾和時間的考驗。
這臺節目演員數量多,樂隊龐大,合唱團龐大,舞臺表現的手段特別豐富。
常規演奏中,合唱團在樂隊后方;而這部史詩中,合唱團分布在兩側。由于演出場地特別大,距離遠,導致指揮、樂團與合唱席的聲音傳導產生了一些滯后;而觀眾席的龐大,也導致聲音傳出去之后無法返回。我們只好不停地讓合唱團的人站到我身邊、站在樂隊中來感知這種滯后,然后一遍遍校正,直到完全合拍。獨唱和領唱的演員也很辛苦,許多人從沒有和這么大的樂隊、這么多人的合唱團一起合唱過。
與幾千名藝術家的合作,是非常難得的體驗,令人難忘。每個人都有極限,都有特別疲勞的時候,但互相鼓勵著,就仿佛獲得了重生的力量。
王力宏(歌唱演員)
對我來說,這一個月的排練,是一個自我凈化的過程。我之前參加過奧運會的閉幕式,當過火炬手,但這次的經歷更讓人難忘。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好的歌曲就一定會和聽眾產生共鳴,會流行,也會打動不同時代的人。正式演出前,面向觀眾的公開彩排已有好幾次,我一直沒能看到完整的演出,但我的同事、朋友們都坐在下面看了幾次。他們說,很多地方都落淚了,覺得自己特別有耳福和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