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到邊疆去,這是夙愿。我的科學知識比較廣泛,體格堅強……我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道路的勇氣!” 1956年,中國科學院準備組織綜合科學考察委員會,分赴邊疆各地考察。當時,31歲的彭加木(見圖,新華社發)以“為邊疆‘添草加木’”的決心,將自己原名“家睦”改為“加木”,放棄了出國學習的機會,請求赴祖國邊疆考察。
彭加木1925年出生在廣東省番禺縣。1947年從南京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畢業后到北京大學農學院任教,專攻農業化學。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195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彭加木夸自己“體格堅強”不到一年,就在工作中暈倒,被檢查出身患惡性腫瘤。回到上海治療時,收到醫生先后為他填寫的兩張“死亡通知單”。
這一殘酷的打擊并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志,病情稍有好轉他就重返祖國邊疆。他的足跡先后踏遍云南、福建、甘肅等10多個省區;他曾先后15次到新疆幫助工作、實地考察,為新疆科學事業發展作出貢獻;他還3次進入南疆無人區——羅布泊。
1964年至1979年,彭加木先后兩次對羅布泊進行科學考察,發現大量稀有資源,實現了“為祖國和人民奪回對羅布泊發言權”的愿望。1980年5月,身患癌癥的彭加木又擔任羅布泊科考隊隊長,制定科考方案,第三次來到羅布泊腹地科考。
在多天的艱苦跋涉中,科考隊采集了眾多生物、土壤標本和礦物化石,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這是中國人自己組隊第一次穿越羅布泊核心地帶。
6月17日上午10時,為解決缺水這一困難,他獨自外出找水,走向沙漠深處,迷路后因饑渴而昏倒,不幸被狂風掀起的沙浪淹沒,永遠地留在了他深愛的這片土地上……1982年,彭加木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在羅布泊這片土地上,經過彭加木和研究人員、建設者的不懈努力,羅布泊的神秘面紗正被揭開。
如今,在羅布泊已經建起了小鎮,年產120萬噸大型鉀肥項目已竣工投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