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馬上又要開始。
10月8日一早,國社發出最新消息。
劉鶴應邀赴美舉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據新華社電 應美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將率團訪問華盛頓,于10月10日至11日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舉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中方代表團主要成員包括商務部部長鐘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中央財辦副主任、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
過去的兩個多月,由于美方一些人始終放不下極限施壓的手段,中美元首大阪會晤之后一度緩和的緊張局面幾經反復,屢屢升級。
本輪磋商,是在關稅“堅冰”尚未打破,中美對峙局面又沒有徹底緩和的情況下舉行,談談打打的特點很突出。
大家非常關注,又充滿各種疑慮——
目前的局面是什么樣子?為什么在美方屢屢施壓下還要去談?這一輪磋商可能會有什么結果?
怎么看呢?
一事當前,先辨真假,后論是非,再說利害。
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理解這次談判的背景,陶然筆記梳理了十二輪磋商結束以來發生的事實,結合新的情況,談談自己的理解。
首先,看一看過去兩個多月中美如何“談談打打”——雙方在關稅上都有哪些交鋒?又有什么溝通?
8月1日,美方威脅從9月1日起開始對剩余約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的關稅。
8月2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發表談話,表示如果美方加征關稅措施付諸實施,中方將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8月6日,中國相關企業暫停新的美國農產品采購。
8月13日,劉鶴副總理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中方就美方擬于9月1日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問題進行了嚴正交涉。
8月14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布對約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的關稅清單,分9月和12月生效。
8月23日,中方發布公告,針對美方清單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約75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分9月和12月兩次加征,同時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恢復加征關稅。
8月24日,美方聲稱將提高對約55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稅率。
8月24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發表談話,強烈敦促美方不要誤判形勢,不要低估中國人民的決心,立即停止錯誤做法,否則一切后果將由美方承擔。
8月28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正式發布通知,確定對3000億美元關稅稅率由原定的10%提高至15%,分9月和12月兩批實施。同時對2500億美元關稅稅率從25%提高到30%征求意見,擬于2019年10月1日生效。
9月1日,美國對華3000億美元輸美產品中第一批加征15%關稅措施正式實施,中方的反制措施隨之啟動,并就此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起訴訟,表示將根據世貿組織相關規則,堅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堅決捍衛多邊貿易體系和國際貿易秩序。
9月5日,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牽頭人通話,雙方同意10月初在華盛頓舉行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此前雙方將保持密切溝通。工作層將于9月中旬開展認真磋商,為高級別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做好充分準備。雙方一致認為,應共同努力,采取實際行動,為磋商創造良好條件。
9月12日,美方稱將推遲對25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關稅稅率從25%提高到30%的時間,從10月1日推遲到10月15日,作為善意的表示。
9月12日,劉鶴副總理在會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主席格林伯格時表示,美方剛剛宣布推遲10月1日加征關稅,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梳理一遍之后,能看出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一方面,對美方加征關稅舉動,中方均有針對性回應。
另一方面,中方的回應雖然是針鋒相對,但在具體行動上注意分寸拿捏。
比如8月23日措施的出臺,明顯是在與美方反復交涉之后的被迫反制。這契合中方眼下強調的“以冷靜態度通過磋商和合作解決問題”立場。
在陶然筆記看來,這種克制依然是“不想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這一原則的體現,也是在最大限度維護中國企業利益。
畢竟,中方始終在強調,貿易戰會導致雙輸,不會有真正的贏家。
畢竟,從去年到現在,美方一意孤行加征關稅后,中方的反制從未失約。
其次,9月初中美牽頭人通話至今,磋商在按約定計劃推進。雖然形勢復雜,但重啟磋商畢竟是好事。
9月5日中美雙方牽頭人通話后,兩邊通過不同形式發布消息,確定工作層將于9月中旬開展認真磋商,為高級別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做好充分準備。
9月17日,中美雙方先后發布中方副部級工作團隊赴美磋商的消息。
北京時間9月21日清晨6點21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布了關于美國與中國副部級貿易磋商的聲明。2個小時之后,北京時間9月21日早上8點42分,新華社發出中美副部級磋商消息。
在今天國社的消息發布之前,北京時間10月7日晚9時許,美國白宮也發出聲明,歡迎中國代表團赴美進行新一輪經貿磋商。
綜合以上信息來看,中美雙方保持著密切溝通,工作層磋商順利進行,信息發布保持同步。
這可以作出一個基本判斷——
9月5日中美牽頭人通話確定的近期磋商安排,在按計劃推進。
不過隨著磋商的臨近,面臨的情況還是比較復雜。
比如這段時間,美方一些人頻頻聲稱中國介入美國的國內政治,并試圖以此把中國與美國國內議題綁架來實現某些人的政治目的。
在陶然筆記看來,這種行為無異于“政治碰瓷”——正是看準了中方多年來一直秉持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基本立場,這才肆無忌憚地操弄有關話題,進而讓磋商形勢更加復雜。
又如,在本輪磋商開始前,雖然美國白宮發出歡迎聲明,但美方仍然沒有放棄極限施壓手段,套路依舊。
還要看到,在磋商推進的敏感時刻,美方同樣面臨復雜的形勢。關稅升級在給別人造成負面沖擊的同時,也在增加美國企業的痛感。
據新華社電 美國供應管理學會10月1日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9月份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大幅下滑至47.8,創下2009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顯示美國制造業萎縮加劇。這也是美國制造業PMI連續兩個月下滑,8月份指數為49.1。
因此,對中美雙方而言,都存在將本輪磋商向前推進的意愿。而在磋商“堅冰”尚未完全打破,中美雙方對峙局面沒有徹底緩解的情況下,雙方暫時擱置爭議尋求最大共識才是真正理性的選擇。
只有真正做到求同存異,才能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最后,越是敏感復雜的時候,平常心和韌勁就更顯難得。要爭取好的結果,但也不用去強求。
展望本輪磋商,其實結果無非三種。
達成公平協議、完全徹底談崩、繼續談談打打。
達成公平協議,自然是皆大歡喜。
完全徹底談崩,相信中方也為此作了充分穩妥的應對預案。
反而是第三種情況,會遇到一些需要仔細權衡的現實問題——
比如,打打談談,談談打打的時候,總會有人覺得不硬氣,不解恨。
于是就會有疑問——如果美方再加關稅,還有談的必要嗎?既然已經反制了,還有談的必要嗎?
有必要。
反制有反制的必要,談也有談的必要。
打也好,談也好,都是在為國爭利,而不是為國斗氣,不能逞一時之快。
美方挑起貿易戰,依仗的是美國經濟體量大,以及在全球經濟中的獨特地位。
美方的咄咄逼人以及中方的防守反擊,正是這個現狀的客觀反映。
這在歷史上是有先例的。
1952年2月14日,毛澤東審閱周恩來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兩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稿時,加寫過一段文字。
“今后談判能否成功,仍系于美國政府有無和平解決問題的誠意。如果美國政府在朝鮮方面也和我們一樣具有和平解決問題的誠意,則停戰談判是可能獲得成功的。”——《毛澤東外交文選》,第153頁。
這是他們對美國人服軟,不去爭取主動權嗎?
我看不是。
這分明是在堅持原則的同時,實事求是地對具體問題進行判斷和處理。
那么,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現在完全被動呢?
也不對。
雖然被迫應戰,但中方并未放棄爭取主動。
我們正做的,一方面是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把中國經濟真正推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另一方面,則是通過談判、堅守和反制,讓美方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貿易戰帶來的痛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貿易戰沒有贏家”。
沒有什么捷徑,只能是一步一個腳印向我們的目標邁進,時刻保持平常心,以冷靜理性的態度去面對各種復雜情況。
爭取好的結果,但也不去強求。
關鍵,要有跟問題和困難耗到底的韌勁和精氣神。
“往往有這種情形,有利的情況和主動的恢復,產生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