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情況有了新變化。
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當地時間10月11日如期結束。
國社的消息很快發出。
10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在華盛頓舉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在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指引下,就共同關心的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高效、建設性的討論。雙方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匯率、金融服務、擴大貿易合作、技術轉讓、爭端解決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討論了后續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終達成協議的方向努力。
從消息內容看,本輪磋商在多個領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討論了后續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終達成協議的方向努力。
如何看待這個結果?
其實,結合這一輪磋商前后發生的各種情況判斷,單純用積極樂觀或者消極悲觀,都不足以描述目前的復雜局面。
在陶然筆記看來,本輪磋商在雙方務實行動下在向前推進,但是要把這種勢頭保持下去,仍然非常考驗雙方的智慧和耐心。
首先,就磋商本身而言,要看到雙方團隊為推進磋商向前付出的努力。
本輪磋商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辦公樓舉行,延續了簡化形式,直奔主題的風格。
華盛頓時間10月10日上午8點57分左右,劉鶴副總理抵達USTR大樓,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政部長姆努欽早早在門口迎接。
雙方在門口會面寒暄,三位牽頭人神態輕松,萊特希澤也露出難得的笑容。
三位牽頭人在USTR大樓門口合影留念,之后陸續步入會場開始磋商。
據了解,10日當天正式磋商開始前,原計劃有20分鐘牽頭人小范圍會晤,分上下午兩場,中午安排了午餐休息。
不過,網上傳出的消息顯示,10日的磋商從上午9點開始,談了將近9個小時。其中只有僅僅兩次5分鐘的休息。另據陶然筆記了解,10日的牽頭人小范圍會晤談了1小時20分鐘。
有意思的是,在USTR大樓外蹲守的外媒記者未見中方代表團中午離開,倒是看見了送進磋商現場的漢堡外賣。
據說這是美方的提議——既然時間緊,不如中午就叫點外賣,抓緊時間繼續。還是老樣子,邊吃邊談。
11日這天,也有一個小插曲。
有現場蹲守的記者在網上說,11日是萊特希澤72歲生日,上午中方代表團抵達時,劉鶴副總理祝他生日快樂。萊特希澤很高興地表示感謝,拉著劉鶴副總理和姆努欽對現場的媒體揮手致意,說了一句“Birthday Wave”。
那么,兩天時間里談了些什么呢?
磋商前夕,劉鶴副總理10月9日會見美國工商界代表時就已經有所透露。
“中方此次抱著極大的誠意而來,愿意與美方就貿易平衡、市場準入、投資者保護等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認真交流,推動磋商取得積極進展。”
雙方的爭分奪秒,共同努力,讓這次磋商向前邁進了一步。
其次,就磋商面臨的形勢而言, 有進展,但也不必過于樂觀。
從消息內容看,雙方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匯率、金融服務、擴大貿易合作、技術轉讓、爭端解決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這樣的進展,在過去多輪磋商中是不多見的。
不過,磋商在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推進,但局勢依然復雜。
一方面,美方對華加征關稅尚未取消,中方反制措施也依然在實施。中美經貿摩擦的對峙局面沒有徹底改觀。
另一方面,美方一些人并沒有放棄極限施壓的手段。
比如,在本輪磋商期間,美國媒體釋放出白宮考慮加大施壓力度的風聲——
“紐約時報10日報道稱,知情人士透露,白宮考慮將談判工具選項從關稅擴展到限制中國進入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進行更大程度的審查等。”
比如,在本輪磋商之前,美方一些人以“人權”為借口,將28家中國地方政府機構和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實施制裁。美方一些人近期也頻頻聲稱中國介入美國的國內政治,讓磋商形勢更加復雜。
當然,復雜的形勢從貿易戰一開始就存在,美方幾度議題設置的轉換,屢屢給磋商增加難度。
但是,中國一年多來的立場原則與最初相比沒有任何改變,表現出一貫淡定,近乎“佛系”。這大概是因為骨子里推崇“行勝于言”的道理。
我們說話,是算話的。
因此,不能因為本輪磋商有所進展而過于樂觀,接下來的進程更需要務實的行動、高度的智慧和充分的耐心。
此外,繼續向前推進磋商,真正解決當前問題,需要把求同存異這一條中美關系發展的寶貴經驗用好用活。
從5月初的劍拔弩張,到6月以來的幾度反轉,再到如今中美重回談判桌——人是坐下了,但中美間的分歧并未消除,更何況還有人不時玩點極限施壓的老把戲,磋商氣氛未見得就能一下子徹底扭轉。
雙方都需要調整空間,增加互信,創造利于磋商的積極氛圍,所謂“事緩則圓”。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這也是當前中美關系面臨的新形勢所決定。
我們認為可以實現彼此的共贏,他們覺得可能觸碰他們的“存量”。
“打打談談,邊打邊談”,可能成為常態,我們也要盡快適應這種常態。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中美會出現大范圍的摩擦和矛盾,乃至于沖突?
這種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要看到另外一種更大的可能——
中美仍然可以找到一條能夠管控分歧,又能夠兼顧彼此利益最大公約數的相處模式。
如果美方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貿易戰沒有贏家”,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中方通過磋商和合作解決問題,那么這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摩擦,未嘗不會找到實質性解決的辦法,加征的全部關稅也能早日全部取消。
中美經貿問題如果能妥善解決,將給中美其他領域的分歧管控開個好頭,這無論是對中美兩國還是對世界而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從歷史上看,《上海公報》作為中美關系正常化的轉折點和標志,正是歷史發展和實踐的結果。
在那之前,中美之間吵過架,較過勁,一度激烈對抗過。但是,在除了合作之外的所有相處方式都嘗試過之后,中美最終選擇了求同存異這條道路。
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絕不是一句空話。
有分歧但不回避分歧,公開表達。有矛盾但不忽視共同利益,求同存異。
不過,這并不是單方面能完成的任務。
只有雙方真正做到求同存異,才能真正打開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直至取消全部加征關稅。(令狐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