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近日發布《警惕“炒鞋”熱潮 防范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簡報指出,近期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各義務機構應高度關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防范此類風險。
簡報顯示,目前國內已有10余個“炒鞋”平臺,毒、Nice、斗牛、當客(get)、YOHO!有貨、識貨、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呈現出參與者數量多、交易量大、價格波動劇烈等特征。“炒鞋”行業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值得警惕。
簡報指出,值得關注的問題包括,一是“炒鞋”交易呈現證券化趨勢,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桿服務,杠桿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三是操作黑箱化,平臺一旦“跑路”,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簡報在風險提示部分指出,首先,各義務機構應提高對“炒鞋”的關注和研究,加強對相關反洗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認真對照上述業務風險,及時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對“炒鞋”背后潛在的金融風險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防止“炒鞋”亂象事態蔓延,防范群體性金融事件,引導理性消費和投資,發現相關情況及時報告我行。
其次,各義務機構要加強對涉及“炒鞋”平臺的資金交易監測,強化對“炒鞋”平臺風險特征的識別,結合外部公開信息等,提高分析研判能力,發現或有合理理由懷疑平臺參與洗錢等犯罪活動的,應及時提交可疑交易報告,切實履行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義務。(記者 高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