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遵義市務川自治縣沙壩村申家堡組,有一所特別的學校,全校只有一個學生。
九月初,這所特別的學校也正常開學了。這唯一的一名學生是誰?老師們又是如何授課的呢?
從務川縣城驅車,沿著蜿蜒曲折的道路行駛約一個小時,就來到了沙壩村申家堡組。一年多來,每到周末,務川縣都濡中心完小的黨支部書記闞南忠就會和愛人一起駕車來到這個小村莊,給一位名叫申曉燕的女孩上課。
申曉燕今年10歲,患有小兒麻痹癥,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行走。她的父母、姐姐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沒有工作生產能力。生活尚需別人照顧的申曉燕無法去學校上學,闞南忠就主動送教上門。
闞南忠:你量一下這塊木料有多長,先量一下多少。
申曉燕:65.5。
闞南忠:65.5米嗎?是不是?
申曉燕:厘。
闞南忠:什么?
申曉燕:厘米。
闞南忠:厘米,對。
闞南忠按照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來給申曉燕上課。每次走的時候他會布置作業,等下一次來進行檢查和批改。
闞南忠:如果對100分的,給她一個獎,給她一個小旗。
記者:鼓勵一下是吧?
闞南忠:鼓勵,這個就是給她一個鼓勵。
申曉燕雖然行動不便,學起東西來卻很快。
申曉燕:大公雞,喔喔啼,叫我早早起;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恪守一句承諾 建起一座學校
經過闞南忠老師一年多的教授,申曉燕現在可以讀書寫字了,教學計劃也從一年級到了二年級。由于長時間不和外界接觸,有些字申曉燕雖然會讀,卻不解其意。為此,闞南忠老師花了很多心思,比如在教“植物”這個詞的時候,闞老師就會特意帶申曉燕到家附近認一些植物進行教學。
闞老師平時就工作繁忙,除了黨建,在學校也還有教學任務,身體也不好,患有痛風。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要堅持去給一個鄉村女孩送教。其中的緣由還得從一場特殊的相遇說起。
2016年,在當地的教育扶貧工作中,闞南忠的幫扶對象是申曉燕的姐姐——申小容,在一次家訪中,闞南忠和幾位扶貧干部來到了申曉燕家。當時,這個家庭居住在殘破的房屋里,一家人都患有殘疾,生活十分困難。
這樣的情景讓闞南忠很是心酸,而就在他們做完家訪臨走前,申曉燕的一個舉動打動了闞南忠。
闞南忠:她說我要跟著你(申小容)去上學,跟著你去上學。當時就走不了了,等一下子兩個大人哭起來了,把我也(感動得)掉淚了。
從事教育工作已經近30年的闞南忠深知文化知識的重要性,申曉燕對知識的渴求,讓他動容。
闞南忠:想了想,結果我就跟她說,我說曉燕,我騙她,就說下周我一定來農村接你到學校去,因為今天天黑了,接去學校沒有老師。
這并不是一句隨口一說的玩笑話,闞南忠把它當作自己許下的承諾。由于把孩子接到城里去上學沒有人照顧,闞南忠就設想是不是可以在家門口給曉燕一個人建一所學校。他的這個想法立即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質疑。
闞南忠的妻子 田淑霞:你要修一個學校,當時我是覺得不可能的事情。我以為他跟我開玩笑,然后要拿那么多錢來修一個學校,可能要很多很多的錢,可能我們也不能承受,我們畢竟是工薪階層嘛。他說你去看嘛你去看嘛,我來看申曉燕,在路上走路的時候,我的心,我就覺得很心疼這個孩子。
闞南忠:這個也有人說過,他說你們家事情多了嘛,你說幾萬塊錢拿給你孫子拿給你兒子,你說多好。你為什么要去幫扶這家人呢?我其他人說什么真的不管,我的決定,我的初心,我承諾了我就要做到底。
闞南忠計算過,在農村建一所簡易的學校也就兩三萬元,這個費用他個人就能承受,不用去找政府申請經費。
闞南忠:我說款項我自己承擔了,我自己我們兩口子的工資,我說湊四個月,我就可以給她把這個學校建成。
對于建學校的想法,當地政府也表示支持,并對申曉燕家的舊房進行了改造。
但新的問題來了——學校建好后,找什么老師去給申曉燕上課呢?
闞南忠:學校的教師和黨員提出申請,可以來支教。但我考慮到這個路太危險了,如果叫其他同志來,保證不了安全,我只有自己來承擔這個任務。
2018年5月,闞南忠開始為申曉燕修建學校,地址就選在緊挨她家房屋的側面。
當時,申家堡的通村公路還沒有硬化,建房所需要的材料只能靠人工肩挑背扛,十分艱辛。
申曉燕的叔叔 申彭學:這個學校修起來也不簡單,還是從毛路上,靠人工扛和挑材料上來后,才找人裝起來。買的瓦背也背夠了。
歷時三個月的艱難建設,學校總算修好了。這間十來平方的教室完全是為申曉燕量身定做的。
闞南忠:她這個桌子和一般的小孩的桌子是一樣的,她的坐凳就不一樣了。她的坐凳是專門我給她設計的,她從這個梯步一步一步地爬到這個地方,才能坐到像正常孩子坐得一樣。我不可能把這個桌子做得很矮,像這樣才是正常小孩坐的這個桌子,她就通過這個凳子一步一步地上去,一步一步地下來,這樣她的學習就方便了。
負責到底 要讓孩子完成義務教育
闞南忠兌現了自己的承諾,真的為申曉燕一個人建起了學校,并且已經送教上門整整一個學年了。
不過隨著申曉燕逐漸長大,將來學校又該何去何從呢?
每次來上課,闞南忠都會安排一個簡單的升旗儀式,他負責升旗,申曉燕一家人參加,國歌用手機播放。儀式雖然很簡單,現場卻非常莊重。
闞南忠:這個旗桿我是從務川——由于(那時)公路不通——用人工一直扛到這個地方的。她姐姐在學校升旗的時候,用手機拍下視頻拿給她看,她就很想到那個學校去參加升旗儀式,所以我就給她立這個旗桿;第二層意思,就是我修學校在這個地方,必須有旗桿有旗幟,這是我們修學校的一個標志。
2018年9月,闞南忠舉行了第一場升旗儀式,標志著這所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正式開學。從那時起,闞南忠的身影就會定期出現在村子里。盡管患有痛風,偶爾還要借助拐杖行走小段距離,但他一直堅持著。
闞南忠:這里原來做了手術,這里又腫了,這里,這里,我這里都做了手術,這里都是腫的。
記者:那你每次來村里面,原來路又不好,怎么來呢?
闞南忠:慢一點,慢慢地來。
在闞南忠看來,他的付出是值得的,申曉燕這一年多來的變化他看在眼里。
闞南忠:現在你說我苦不苦,我當然苦,但是我苦、苦得樂。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小孩現在漢語拼音沒有問題了,就是認的漢字認得比較多,她借助漢語拼音基本上沒有問題,全部認得通。我每天放學回家,我剛好回家不久,或者前后準時打我的電話,問我到沒到,安全到沒有,非常懂事。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送教上門所面臨的問題也接踵而來。
闞南忠:最大的一個毛病,因為她始終在這個地方,沒有小朋友和她玩,現在說話都非常之吃力。她根本沒有其他語言來跟你回答,你問什么她說什么,她就沒有其他語言了。
另外,闞南忠發現,教學的時間也是個大問題。
記者:你覺得這個學生難教嗎?
闞南忠:這個學生不難教,難的就是因為我的時間有限。就是一個星期只來一天,或者最多的時候兩天,這個時間太短了,太短了。
如今,闞南忠也覺得自己一個人一直送教并不現實。他決定等申曉燕讀完三年級,就自己出錢為她在縣城租一間房,想辦法把她送進城里的學校上學,至少讀完九年義務教育。
闞南忠:所以我還要繼續幫她送教送到底,或者如果送不到底采取其他辦法,都讓她不能失學。就是想她成績越好,我們就越高興,實際上比自己孫子心里還要掛念,因為她殘疾,不識文化今后就無法生活。
教育事業 一個孩子都不能落下
教育,不能落下一個孩子,一個都不能少,闞南忠堅守的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他給一個身體殘疾的孩子帶去了知識,也給一個艱苦困難的家庭送去了希望。行動雖然不便,但我們能看出申曉燕對知識的渴望,有了這間大山深處的教室,她就能在書本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去體驗和觸摸這個世界的幸福美好。
這所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已經開課一年多了,闞老師出錢出力,拖著一條同樣并不健康的腿,上山送教。他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申曉燕的讀書路要繼續走下去,還需要社會更多力量的匯集。(央視記者 念紅梅 李姜楠 茍順庭 胡波 馬榮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