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ETC支持政策密集出臺。各大銀行為推廣營銷ETC使出渾身解數,ETC大戰瞬間進入白熱化。不過,在推廣ETC的過程中也產生一些問題,如ETC聯名卡遭遇盜刷、ETC欠費、銀行強制搭售其他產品等問題。
11月18日,央行、銀保監會公布《關于金融服務支持收費公路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進一步對銀行開展ETC業務以及用戶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做進一步規范。
ETC欠費超30日將上報央行征信系統
對于拖欠問題,《意見》指出,支持商業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在取得信息主體授權和履行告知義務的前提下,將自通行交費交易日起超過30日仍拖欠未付款的用戶信息提交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信息保存期限按《征信業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執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清算機構應組織成員單位建立黑名單管理機制,合力防范惡意拖欠行為。
一名銀行工作人員對中新經緯記者介紹,ETC可以綁定信用卡和借記卡,信用卡可以透支,在信用卡出賬單后,按時還款就可以;相比之下借記卡更容易出現欠費,很多人的借記卡里自動關聯了理財、交易等,余額可能就不夠扣高速費。
“其實,過高速時并不是當下刷卡。第一次進入時只是記錄下從哪里進,第二次出來時會記錄下整個里程以及應該扣多少錢,之后高速將信息反饋給銀行,銀行再進行扣款。中間所需時間不定,有時第二天扣款,有時兩三天后扣款。”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很多用戶不知道自己借記卡中的錢不夠,就容易形成欠費。”
上述銀行工作人員建議,今后用戶在使用ETC時要及時關注卡內余額以及相關扣費信息,避免因欠費而影響個人征信。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李萬賦認為,目前,很多ETC背后都對應的是一張信用卡,本身就有著逾期上報征信的要求。而且,央行于2019年4月開始進行征信系統升級優化,強調要采集水電費等“先消費后付款”的公用事業繳費信息。ETC交通費是公共事業費用的一種,上報個人征信也符合央行之前擴大征信系統覆蓋面的思路。
默認關閉小額免密功能
據媒體報道,今年7月,西安的呂先生手機收到提示,銀行卡被POS機刷走2000余元,而銀行卡是一直在車上作為ETC卡使用。呂先生報案后在民警幫助下發現,是一名男子在地下車庫三次掃描具備千元以下免密支付功能的ETC裝置后,將車主的錢盜刷。
該案引起了交通部門高度重視。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孫文劍曾介紹說,目前ETC卡共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交通行業早期發行的單用途ETC卡,此類卡已停止發行。第二種是交通行業與銀行聯合發行的記賬卡,客戶持有一張單用途ETC卡和一張銀行卡。第三種是交通行業與銀行聯合發行的二合一的聯名卡,即在普通銀行卡上集成了ETC功能。
他說,前兩種卡都不存在盜刷的風險。只有第三種卡,如具有銀聯“閃付”功能并且開通了“免密、免簽”服務,就存在盜刷風險。但只要通知開卡銀行,關閉“雙免”功能,就不會再被盜刷。
此次《意見》進一步明確,商業銀行原則上應停止新增發行ETC聯名卡,用戶確有需求的,商業銀行應在發行時默認關閉小額免密免簽服務,并向用戶充分提示風險。這也就意味著以后,新增ETC卡僅存在第二種記賬卡。
中新經緯記者詢問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工作人員均表示目前ETC卡只有記賬卡這一種,并不提供聯名卡。
此外,對于已發行的存量ETC聯名卡,發卡銀行應抓緊批量關閉相關小額免密免簽服務,并妥善做好用戶告知工作。對于用戶主動要求開通小額免密免簽服務的,商業銀行應充分做好風險提示。
“部分銀行在發行ETC卡時默認開通小額免密功能,而有些ETC持卡人在開始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并導致了一些‘被盜刷’、‘被消費’的情況。因此意見強調要關閉小額免密功能,并對主動要求開通的用戶充分提示風險。”李萬賦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
辦ETC時銀行不得強制搭售其他服務
11月14日,交通運輸部通報,截至10月9日,全國ETC用戶累計達到1.43億,完成發行總任務量1.9億的75.18%。
在便利ETC用戶綁定扣款賬戶上,《意見》明確,商業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為ETC記賬卡用戶提供便捷的扣款賬戶綁定及扣款服務。不得無故拒絕用戶綁定已有賬戶,不得強行要求用戶新開賬戶綁定,不得在用戶辦理ETC業務時強制搭售其他服務或產品。無合理理由不得拒絕用戶解除綁定賬戶,不得故意引導已安裝ETC用戶變更扣款賬戶,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安裝和社會資源浪費。
李萬賦介紹,2019年上半年,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出臺以后,各銀行開始大力營銷ETC業務搶占市場,滋生了一些亂象,比如惡意競爭,引導已有ETC用戶變更賬戶;通過ETC業務強制搭售“信用卡”或“消費貸”等產品或服務等。為了遏制不正當競爭,保障消費者的金融交易合法權益,意見要求停止新增ETC聯名卡以及不得強行要求用戶新開賬戶綁定ETC。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便民政策都將進一步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車主安裝ETC,進而解決高速堵車的問題。對此大家還有什么建議呢?
附文件:
來源:中國網、交通運輸部、央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