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高亞洲(湖南)
11月28日下午3點,吳先生給記者傳來一張照片:“前幾天孩子期中考試,我是這樣輔導作業的。我把自己的手捆住,孩子就沒事了。”這張照片里,吳先生正在輔導孩子寫作業,自己的手卻被黑色綁帶綁在了身后。(12月2日《廣州日報》)
要不是那顯眼的“自捆雙手”,桔黃的燈光下,兒子與爸爸的背影被烘托得格外溫馨,此情此景,那種從畫面撲面而來的違和感,的確會讓人捧腹大笑,但是,它又狠狠擊中了無數為人父母者的痛點——多少家長曾或正在因為孩子的作業,要么捶胸頓足,要么上演夫妻雙打。相比之下,自捆雙手的家長,無論是嚴肅認真地刻意為之,還是僅僅為了“幽默一下”,行為本身顯得柔情得多。
家長們的抓狂千奇百怪,孩子的作業奇觀卻是千篇一律。打量這條讓人爆笑的新聞,它顯然不是意在為抓狂的父母提供陪伴孩子寫作業時的“最好方式”,或許更值得思量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面對孩子寫作業時的“奇觀”。
其實,仔細看看這些“奇觀”,拋開一些熊孩子的故意搗亂,很多讓大人哭笑不得的腦洞大開,或是出奇不意,或是離經叛道,真的是那樣的面目可憎嗎?對世界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哪怕是故意搗亂,很多時候也是孩子的率性而為,是孩子對這個世界好奇而純真的表達,只不過離大人眼中的“標準答案”相距甚遠。
這不是某個孩子的“骨骼清奇”,從家長們的集體抓狂來看,這些“奇觀”或許就是存在于孩子群體的普遍現象,只不過在大人的“標準答案”標尺下,一切才顯得那樣不堪。由此,我們或許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是,我們要不要尊重或者說保護孩子的這份好奇與純真呢?
綜藝節目“奇葩說”最新一期的辯題是:要不要告訴孩子們,童話都是假的。這個辯題得以成立的前提是,我們要承認孩子們的初始世界就是有著童話魔幻的一面,而之所以出現“要不要告訴孩子”這個疑惑,也不過是因為大人基于“讓孩子適應成人社會規則”的考量。
從態度上說,我更傾向于選擇不告訴,因為尊重天性比什么都重要,那些讓大人不能接受的腦洞大開、那些幼稚的童話故事,是屬于孩子們在當下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擔心孩子們因此誤入歧途,實在是大人的多慮,畢竟,孩子終歸會慢慢長大,他們有一天終會懂事,知道如何回歸現實,服膺真實世界的規則。而那些曾經的腦洞大開,童話魔幻,會在他們記憶深處,完成完整人生的塑造。
于此而言,自捆雙手這事,看著是為人父者的舐犢情深,是面對“熊孩子”的無奈。其實,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自捆,不過是家長們在某種焦慮下的自我束縛,這個鍋,還真不應該讓孩子來背。當然,也不能簡單地把鍋扣在父母身上,它的背后,依然是關于教育的社會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