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預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倫敦峰會在喧囂中開幕,“團結的大會”開成“分裂的大會”。
超出預期,北約各成員國峰會期間不見收斂,斗嘴更甚,激烈碰撞不斷上演。“集體冷靜”變成“集體情緒失控”。
有媒體描述,西方國家已經習慣特朗普混亂效應,卻未料到闖入此次北約峰會“瓷器店”的不只“一頭公牛”,而是“很多頭”。
準確說,是三位“硬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和雷杰普·塔伊普·埃爾多安。
關于北約“腦死亡”爭議,特朗普批評馬克龍言論是“侮辱”,強調“沒有人比法國更需要北約”,同時不忘諷刺北約“讓美國受益最少”;馬克龍拒絕收回言論,稱“知道產生一些反應,但堅持這個觀點”。
關于反恐,特朗普提議向法國“贈送”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外籍人員,馬克龍強調首要任務是根除極端組織,而不是遣返IS人員,繼而批評土耳其打擊與西方國家合作的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事實上是在支持“IS代理人”。
關于防務,埃爾多安要求北約認定庫爾德武裝為恐怖組織,否則拒絕支持北約強化波羅的海三國及波蘭軍事防御能力的計劃。
三方沖突之外,歐盟謹小慎微,期待北約成員國小幅增加預算能令特朗普滿意,卻擔憂自身成為特朗普轉移彈劾調查視線的新目標;英國原打算利用主辦峰會展示國際影響力不變,不曾料到不僅主辦地成為“角斗場”,數天后的議會選舉還可能受到特朗普“插嘴”干預。
諸多矛盾、諸多困擾,沖淡北約原定重要議題:俄羅斯威脅。北約的波羅的海強化軍事防御計劃被視作針對俄羅斯,卻遭遇土耳其“作梗”,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在土部署也似難阻擋。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北約70歲,內部正出現互信崩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北約“老了”。
美國財經博客網站“零對沖”評述,北約內部激烈爭斗之際,普京退避不遠處,正端起爆米花欣賞“年度大片”。(徐超)(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