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是第六個國家憲法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憲法宣傳周”活動安排,以及推進全民普法工作的有關情況。
據了解,今年的“憲法宣傳周”以“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題,突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突出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和媒體公益普法責任,形成整體聯動。同時,還舉辦了2019年度法治人物評選、司法系統公眾開放日、漫微視頻展播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憲法精神活起來,落下去,走進人民群眾日常生活。
憲法始終不斷完善發展
憲法作為我國法律之根基,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憲法是符合國情、符合實際、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好憲法,是我們國家和人民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根本法制保證。”
1982年憲法公布施行后,根據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和發展,在黨中央領導下,全國人大分別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五次對1982年憲法的個別條款和部分內容作出必要的修正,這充分表明,在新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憲法始終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完善,同社會發展的節奏保持統一脈動,同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和美好未來緊密相連。“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把憲法擺在全面依法治國十分突出的位置,圍繞憲法提出一系列重大論斷,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引領新時代依憲治國新實踐,開創新時代依憲治國新局面。
讓憲法深入每個人心中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憲法的核心內容,憲法是每個公民享有權利、履行義務的根本保證。平等權、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勞動權、休息權、受教育權、社會保障權……如今,我們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可以說,憲法伴隨著我們的一生,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我們走到哪里,身邊都有憲法的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憲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
那么,如何讓憲法——人民權利的“保證書”更加深入人心呢?據了解,目前,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共有25個。在全國3500多個公園、1.2萬多個廣場、3.4萬多個長廊中,有機嵌入法治文化元素,使人民群眾“出門有法、抬頭見法、休閑學法”。與此同時,“智慧普法”平臺建設現已正式運行。
一張張宣傳條幅和宣傳資料,一個個咨詢臺和開放日,一次次生動的講解和視頻展播,一場場文藝節目,多種形式開展憲法學習宣傳教育,讓憲法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貼近人民群眾,促進憲法入居入戶、入腦入心,最終促進形成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不斷凝聚起法治共識、強化法治信仰,讓人們更加充分享受民主與法治的陽光。
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
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憲法受到漠視、削弱甚至破壞,人民權利和自由就無法保證”。
目前,憲法實施的途徑和方式不斷健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這對于新形勢下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憲法權威,充分發揮憲法的國家根本法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的“憲法宣傳周”活動,提出要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無疑將會進一步促進憲法的全面實施。
隨著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學習憲法、尊崇憲法,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的社會氛圍的不斷加強,憲法將會更加深入人心,廣大干部群眾的憲法意識將會進一步增強,促進遵守憲法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為推進法治社會的建設,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強大推動力。(中國西藏網 文/吳建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