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親嫁女的花轎,有多少種紋飾?
老百姓腌制咸菜,用了什么陶瓷器皿?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布票糧票,書寫著怎樣的憑證?
那些漸行漸遠的老物件,可帶走了我們曾經的青蔥歲月?
每一位貴溪人,走進泗瀝民俗博物館,都忍不住打開記憶的閘門。
而更讓人感動的是,這座博物館是由兩位老人花費畢生積蓄投資1400萬元建成的。
泗瀝民俗博物館的盆盆罐罐
12月6日,“作示范、勇爭先——2019全國主流融媒體總編輯看江西”采訪團走進貴溪市泗瀝鎮王灣村泗瀝民俗博物館,探訪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建這個博物館純碎是因為我們夫妻對傳統老物件的喜愛。近10年來,我們走遍了貴溪南北,不斷收集、維修才建成這個民俗博物館。”泗瀝民俗博物館創辦人張志勝介紹,民俗博物館2013年籌建,2018年3月建成并對外開放,總占地65畝,投資1400余萬元,其中包含貸款625萬元。
老舊紡車
民俗博物館集中展出了早期贛東北地區民間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及禮儀用品等民間物件,具有濃厚文化底蘊、年代特征和民俗風情。館內設有生產勞動工具區、取親嫁女區、生活用品區、石頭器具區、陶瓷器皿區、民俗文化展示區及民俗體驗區等七個展區,現有清代、光緒、宣統、民國、新中國成立初期等各年代展品2000余件,手工榨油和榨甘蔗的設施、風車、斗拱、舂米的農具、油甕、花轎、雕花門窗、布票糧票等現在很難一見的老物件,均可以在這里看到身影。
老舊柜子
由于對老物件情有獨鐘,這些年,只要聽說哪里有拆遷,張志勝便會去“湊熱鬧”,眼光獨到的他總能淘到心儀的東西。這個博物館的藏品,收購價幾元錢到幾千元不等。不過,張志勝最珍視的,并不是物品值多少錢,而是背后的文化價值。
張志勝(左一)介紹老物件的故事
“有些老物件他不收,就面臨著損毀。”張志勝有自己的憂慮,近年來,隨著鄉村新居越來越多,原來老房子的物件成了舊物,在風吹日曬中失去往昔的景象。“我希望把這些民俗物件收集起來、保護好、傳承下去,給后代留下一個可視的歷史場景。”張志勝說,這些從村民手中收購的老物件,如果是建筑材料,他會用在民俗院落的修建中,讓老物件擁有新用途;如果是農具或者家具,他就收回來用作博物館的陳列。
娶親嫁女的花轎
在張志勝的精心經營下,泗瀝民俗博物館成為了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鷹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貴溪市研學教育基地。不過,張志勝并不滿足,目前博物館正在擴建,打算興建民宿、古戲臺和國學堂,讓市民能參與其中,親身體驗民俗文化之美。
還在建設中的民宿區
(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趙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