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中國科協在京舉辦了“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活動現場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事件”評選結果,它們分別是:
1.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
圖為玉兔二號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像。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2.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問世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供圖
2019年4月10日,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了“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的第一項重大成果:人類有史以來獲得首張黑洞照片。該黑洞位于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
3. 我國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航天發射
2019年4月10日,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了“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的第一項重大成果:人類有史以來獲得首張黑洞照片。該黑洞位于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
2019年6月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CZ-11 WEY號)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進行航天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
4. 我國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5G具有高速度、低時延、高可靠等特點,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
5. 屠呦呦團隊在“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中獲新突破
2019年6月17日,新華社發布采訪屠呦呦團隊稿件《屠呦呦團隊放“大招”:“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獲新突破》。報道中表示,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癥”“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
6.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類腦芯片
2019年8月1日,《自然》雜志刊登封面文章稱,來自清華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芯片。該芯片結合了類腦計算和基于計算機的機器學習,這種融合技術有望促進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發展。
7. 我國自主研制最大直徑盾構機在深圳始發
2019年8月13日,我國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徑泥水盾構機“春風號”在深圳春風隧道始發,正式投入使用。該設備是迄今為止我國自主設計制造的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其設計制造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春風號”泥水平衡盾構機開挖直徑為15.80米,重4800噸,長135米,裝機總功率超過1.15萬千瓦,掘進總推力高達2.46萬噸。
8. 袁隆平等42人被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42人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
根據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紀蘭(女)、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女)“共和國勛章”。授予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滿族)、顧方舟、程開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9. 哈勃望遠鏡拍到星際彗星首張清晰圖像
2019年10月16日,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管理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為首顆被“驗明正身”的星際彗星“2I/鮑里索夫”拍攝了照片,這是迄今望遠鏡為這顆神秘星際天體拍攝的最清晰照片。這顆彗星被命名為“鮑里索夫”是為了紀念它的發現者、克里米亞業余天文學家根納季·鮑里索夫。
10.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
2019年11月14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在河北省懷來縣完成。此次試驗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試驗模擬了著陸器在火星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對其設計正確性進行了綜合驗證。(央視記者 王倩 董峻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