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勇立潮頭御風行。2019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經濟發展大勢,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抵達新高度,尤其是在減稅降費、土地制度改革、推進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消費升級等熱點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
謀大局,抓重點。熱點領域的改革成果,昭示著“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堅定前行。一個個堅實成就交相輝映,勾勒出今日之中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歷史經緯。
中國經濟的強勁動力,來自于扎實推進改革,以創新激活蟄伏發展潛能。展望未來,我們要繼續以百折不撓的姿態推進改革,朝著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進發!
河北省清河縣葛仙莊鎮馬屯山楂合作社:
土地延包讓農民吃下定心丸
2019年10月10日,浙江省武義縣曉輝家庭農場主方曉輝出動3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收割單季稻。張建成攝(中經視覺)
“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長30年,真是給咱老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啊!”近日,在河北省清河縣葛仙莊鎮馬屯山楂合作社,農民李俊榮高興地說。承包地不用重新劃分,還能保持長期穩定,他又種了幾畝山楂新品種,勁頭兒更足了。
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意見》,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政策一出,引起種植大戶們熱議。“我們這一帶種的都是山楂、桃、杏等果木,樹齡長,需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這一輪延期,我們可以放心加大土地投入,規劃長遠的種植布局。”馬屯山楂合作社理事長高俊英說。
由于土地沙化嚴重,上世紀70年代以來,合作社周邊十幾個村的承包地都陸續種上了山楂樹。但是,因為缺乏科學管理,果實體積小、產量低、口感差,土地收益低。2002年,畢業于河北農業大學的高俊英主動請纓,來到山楂基地當起了技術員,手把手教果農科學管理,并于2009年成立馬屯山楂合作社。
合作社采取“基地+農戶”模式,對社員開展全鏈條服務,指導社員實施無害化管理;組建果樹修剪服務隊,教果農剪枝;統一訂購果肥物資;統一銷售山楂果。伴隨合作社統一科學管理,山楂品質不斷提高,每到收獲季節,一輛輛來自省內外的大貨車便來到各村田間地頭收購山楂。
為了提高山楂的附加值,2012年合作社建廠房、購設備,上馬了山楂深加工項目,將山楂果加工成山楂片、山楂糕、山楂酒、山楂飲料等制品,吸引了山西、山東、天津等地的客商前來購買。“比起只賣山楂果,效益提高了四五倍。”高俊英說。
農民收益一年比一年高,一些未入社的果農紛紛與高俊英商量,把土地流轉到合作社。2013年便流轉了70多畝,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現在,土地流轉規模達300畝。高俊英說:“只要管理科學,山楂樹壽命會很長,此前唯一擔心的就是土地承包到期后,如果重新分地,合作社就要與承包戶重新談流轉費、簽流轉協議,不利于規模化種植和持續投入。”因為這個顧慮,合作社打算種植的山楂新品種也被擱置了。
“中央政策為合作社送來了及時雨。文件發布沒多久,我們就購置了1000多棵大五楞樹苗,這個品種的山楂味甜、個大,價格比現有品種高三成。”高俊英高興地說。
“俊英,來領工資啦!聽說土地承包期又要延長了,我和老伴兒歲數大了,家里那十多畝山楂,還讓咱合作社種,我還來打工。”常年在合作社打工的尹才莊村村民李俊青說。
“行啊,只要您同意,咱合作社就一直種著。您愿意來合作社打工就來,不愿意就在家里歇著,保證您的山楂樹越長越壯實。”高俊英邊說邊遞給他3000多元工資。像李俊青一樣,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又來務工的還有50多人,大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
李俊青說,原來自家種著16畝山楂,由于年齡越來越大,感覺力不從心,收成一年比一年差,便以每畝每年1200元的價格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如今,山楂的個頭、光澤都有了明顯改觀,果子比原來多出好幾倍。“土地流轉費和打工收入加起來,一年能有5萬元,比自己種掙得還要多。”李俊青滿臉歡喜。
清河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王勇軍說,第二輪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農戶、種植大戶和合作社都可以更加安心地流轉土地經營權,放心加大對土地投入,有利于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一步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喬金亮)
“長久不變”是為了變得更好
土地承包關系是農村生產關系的集中體現,需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并不斷鞏固完善。改革開放初期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成功解決了億萬農民的溫飽問題。隨著城鎮化發展和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物質裝備水平大幅提升,農業經營規模的擴大成為可能,中央及時出臺了引導土地流轉的政策。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有5.39億畝耕地在不同主體間流轉。
土地是農民最大的財富。我國對農村土地普遍實行承包制,全國有15億多畝承包地,涉及近兩億農戶。土地問題貫穿農村改革全過程,平衡好各方土地權益,是國家治理水平的重要體現。實行“長久不變”,進一步明晰集體與農戶、農戶與農戶、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在承包土地上的權利義務關系,有利于合理調節利益關系,消除土地糾紛隱患。實行“長久不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也有利于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作用,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最終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從2014年起,國家開始推行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發證率超過94%。展望未來,要繼續抓好掃尾工作,做到應發盡發,把現有農戶的承包地明確下來。同時,探索落實“長久不變”的具體辦法,選擇部分縣市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先行試點,在試點基礎上研究制定延包的具體辦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作者:喬金亮)
四川港通醫療設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減稅降費為企業發展添動力
2019年11月6日,在國家稅務總局福州市臺江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工作人員為企業代表介紹減稅降費政策。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有力,有感!
2019年,深化增值稅改革、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實施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降低社保費率……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鼓點密集,鏗鏘落地。
近期公布的《國務院關于減稅降費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年減稅降費數額將超過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超過2%,明顯高于世界其他國家。
“史上最大規模”減稅降費究竟給企業帶來了什么?當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向四川港通醫療設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健提出這個問題時,他不假思索地打開了話匣子。
“我們是一家股份制民營企業,1998年在成都簡陽市成立。在享受原有稅收優惠的同時,國家近年又推出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我們每年各項優惠算下來能減稅約1400萬元。”彭健給記者一筆筆列出了他們的減稅“清單”——
在企業所得稅方面,主要享受子公司小型微利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西部大開發、殘疾人加計扣除等多方面稅收優惠,年均減稅在800萬元以上。
在增值稅方面,因稅率下調,港通的設備制造和建筑安裝平均稅率下降約3%,同時抵扣范圍擴大,增值稅整體稅負下降超過1%,公司年增值稅減稅約500萬元。
“隨著主稅種稅負下降,各項附加稅也在同比下降,而且還能享受一些單項稅收優惠,比如重點群體就業減免、殘保金減免等。”彭健說,不僅如此,在個稅改革方面,改革前公司繳納個稅員工人數占職工總人數約30%,執行新的“起征點”及專項附加扣除后,繳稅員工占比不到10%。
在大力減稅降費的同時,稅收服務優化升級進一步強化了企業獲得感。彭健說:“國稅地稅合并以來,我們能明顯感受到納稅服務更加優質,現場辦理的涉稅業務大幅下降,基本實現全程網上辦稅。同時,服務窗口增加,手續更簡化,納稅體驗越來越好,獲得感更強了。”
據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簡陽市稅務局局長周琳介紹,2019年簡陽市實施了提升優化納稅服務行動計劃,通過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壓縮了企業辦稅時間、推進發票便捷使用、優化稅務注銷服務等多方面舉措,進一步減輕了納稅人負擔,提高了辦稅效率。
實際上,港通醫療只是我國享受減稅紅利的廣大企業中的一個。“無論從宏觀數據還是企業實際感受看,減稅降費政策預期目標都得到了很好實現。”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研所所長李萬甫說,稅務部門調查數據顯示,92.2%的納稅人認為減稅降費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了積極影響,提振了市場主體信心。
2019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相信在新的一年,減稅降費紅利將繼續在多元復雜的經濟肌體中傳導疊加,進一步轉化為實體經濟的創新力、民營企業的成長力、個人及家庭的消費力、穩定就業的支撐力。
稅費“瘦身”助力高質量發展
稅收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政策工具。2019年,我國普惠性與結構性并舉的減稅降費持續推進,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12個稅種,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19個費種。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國實現減稅降費19688.94億元,其中減稅16473.26億元,降低社保費3215.68億元。具規模、有重點、成體系的減稅降費政策在減輕微觀主體負擔、激發市場運行活力、確保經濟穩中求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極大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基于當前減稅降費基本情況,可以從以下角度繼續鞏固減稅降費成效,進一步發揮減稅降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持續性效應——
一是注重減稅降費政策提質增效。在繼續貫徹執行普惠性減稅降費的基礎上,需要注重結構調整,將政策落實到需求更加迫切、效應更加明顯的領域,提高政策的質量和效率。
二是通過稅收法治化保障減稅降費成果。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一項重要改革任務。基于完善市場經濟和法制環境的考量,稅收立法能夠梳理前期政策性減免情況,將其中合理有效的內容落實為法定式減免,并對其中作用有限或存在局限的內容加以清理。
三是將落實減稅降費與加強財政可持續性相結合。減稅降費給各級財政帶來了一定的稅收壓力,財政要過“緊日子”。一方面要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績效評價及全面監督,通過節省非急需支出的方式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實現財政收支相對平衡。另一方面要推動完善減稅降費形勢下的央地稅收收入分享機制,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壓力。
四是增強減稅降費政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系統協調性。就減稅降費政策而言,要加強不同稅費種類政策的整合,使政策恰到好處、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減稅降費政策也應當與專項債等政策相協調,優化財政收支結構,提高政策效用透明度。此外,財政政策還要與貨幣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領域,促進宏觀調控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作者:李旭紅系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教授)
濰柴集團:
加快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
濰柴二號工廠總裝車間,機器人正在裝配發動機缸蓋總成部件。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黃鑫攝
歲末年初,古都西安寒意漸濃,但在此召開的山東重工·濰柴動力2020年商務大會卻賓客盈門,氣氛熱烈。在新產品展示區,大家圍著一臺“發動機”看得津津有味,人群里不時傳出贊嘆聲。有趣的是,展示區展出的不是一臺實物發動機,而是3D動態發動機模型。
濰柴集團利用AR(增強現實)新技術,給客戶帶來了360度沉浸式觀展體驗。“不僅可以掃描圖像,還能實現平面和實物識別,通過AR掃描發動機,顯示相關性能參數等。”濰柴研發工程師朱鑫說,目前濰柴已將AR技術成熟運用在濰柴N+H+M三大高端動力平臺,并在商用車市場推廣,服務于售前產品展示、售后維修場景演示、展會發布、培訓、產品介紹五大場景。以維修為例,對于肉眼無法直觀探測的發動機內部結構,客戶可以通過“結構拆裝”的模擬動畫演示,實現機器維修現場互動性指導。
除了利用AR技術讓發動機“活起來”,在濰柴新產品展示會現場,“AI”的字樣隨處可見。2019年10月1日,濰柴正式發布品牌新標識,將“WEICHAI”中的“AI”以紅色呈現,意在闡明濰柴勇敢擁抱智能新時代的決心。站在新時代,濰柴將以人工智能持續創新發展之路,通過新思維、新技術、新模式,開啟智領未來的新征程。
品牌戰略升級的背后,是濰柴十幾年來推動企業向產品服務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有力探索。以信息化培育發展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濰柴持續深化“兩化融合”,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企業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運營全過程,致力于將企業打造成數字化智慧企業。
近年來,濰柴斥巨資建設智能工廠,搭建覆蓋全價值鏈的信息化支撐平臺,打通了從客戶需求到客戶服務的端到端流程,在保障大規模生產制造的前提下,充分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在濰柴智能工廠里,可實現多條生產線多品種混流生產,3000多個訂貨號、10000多種零部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都有著清晰的信息記錄,不僅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還可以精確計算單臺發動機成本。2019年,濰柴產銷各類發動機突破80萬臺,市場訂單持續增長帶來的生產壓力,被智能制造一一化解。
濰柴信息化建設不只是生產裝備的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而是延展至整個企業的運營過程。濰柴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通集團內部各個業務端,推動生產要素從“初級物理級連接”向“智能化物聯網”升級,通過信息共享、資源高度整合,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研發周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高質量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據介紹,濰柴依托強大的信息化技術,搭建起“智慧云”平臺,向產業鏈下游的整車廠、經銷商、終端客戶、維修站提供云服務。同時,通過云平臺實現研發數據收集、遠程鎖車、遠程診斷、大數據故障預警等功能,構建起全生命周期支持系統,為客戶創造價值最大化。
2019年9月份,濰柴智慧云項目組收到北京某公司贈送的一面錦旗。該公司主營工程機械設備銷售,是濰柴智慧云的忠實客戶,其一輛價值數十萬元的裝載機不幸被盜。緊急時刻,項目組及時為警方提供準確有效的數據信息,不到72小時就成功找回車輛,挽回了客戶重大財產損失。
“過去,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相對獨立,現在借助云平臺、人工智能等,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形成更加緊密的聯系,讓服務貫穿到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進一步加快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濰柴信息化工程師李夢然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黃鑫)
“兩業融合”勢在必行
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勢在必行。
制造業充分發展是“兩業融合”的基礎。當前,我國在經歷工業化發展、中高端制造業發展后,不僅具備了發達的制造業基礎,也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同時,服務業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未變,信息化水平高、增長速度快,政府高度重視,為“兩業融合”提供了基本的準備條件。
“兩業融合”是價值鏈由以制造業為中心向以服務業為中心發展的過程。目前,制造業仍處于核心地位,對服務業的帶動作用明顯。但是,制造業也存在“兩頭在外”的問題——不能充分享受產業鏈上游的設計,以及產業鏈下游的銷售、再服務等環節創造的價值。這說明我國目前仍處于先進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滲透融合的初級階段,亟需深度融合。
要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我們應抓住從零到一的機遇,從需求端探索我國消費升級中的真實需求,并以此作為發展“兩業融合”的重點產業,如健康、家居、養老等消費升級方向。
同時,要依托我國在共享經濟領域的領先地位,將共享理念運用到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領域。例如,智能工廠、共享平臺等。此外,還要轉變思路,以現代服務業帶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當前,我國在電商、共享經濟領域具有明顯的規模優勢,可深挖大數據、渠道等方面的優勢,使之與制造業充分融合,共同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作者:江晶晶系眾誠智庫研究總監)
吉利汽車:
在消費升級中提升品牌價值
領克01在吉利浙江臺州路橋工廠下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楊忠陽攝
“10年前,我有了人生第一輛汽車——吉利遠景,當時我們的小家剛剛建立;如今,我擁有了人生第二輛車——領克。發售那天,我第一時間搶購了‘耀蘭’,繼續用行動支持國貨。”這是一位網名叫“年輕的馬”車主在領克APP上的留言。
剛剛過去的2019年,領克又收獲了12萬多位車主,成為國內以最短時間突破20萬輛銷量的自主高端品牌汽車。2019年6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印發《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要著力破解消費市場壁壘,重點推動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更新升級,促進了市場的活躍和企業的發展。
“盡管去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還在下滑,但消費升級特征也很明顯。我們主動適應市場新變化,加快產品力提升,強化品牌向上,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吉利汽車副總裁、領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杰說。
吉利汽車最初以“低檔低價”切入市場,這種定位使吉利迅速占領細分市場,贏得發展空間,但也造成了不小的負面效果,就是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技術水平、工藝水平、產品質量不高的印象。不過,吉利通過戰略轉型升級,產品結構調整,實現從“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到“造每個人的精品車”的進化,不僅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也為提升品牌影響力注入了澎湃動能。
新創的領克引領著吉利汽車品牌提升。“‘領’,寓意領先與引領,以開放的思維、潮流的設計、前沿的技術始終領時代之先;‘克’,寓意改變與突破,通過創新科技連接人、車、世界,持續改變出行方式。”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總裁、CEO安聰慧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領克汽車采取世界領先的CMA基礎模塊架構,越級對標豪華品牌技術品質、制造工藝和服務水準,與主流外資品牌直面競爭。
價格是衡量一個汽車品牌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指標。數據顯示,目前領克01平均售價17萬元以上,45%的用戶為增購或換購用戶,其中65%來自主流合資品牌;上汽大眾2019年銷售的新車中,品牌平均售價為18萬元,斯柯達品牌平均售價為13萬元。業內人士稱,領克溢價超越斯柯達,直逼大眾,不僅意味著中國汽車品牌實力躍升,還意味著中國企業已具有打造世界級汽車品牌的潛質。
“應對當前汽車消費升級新趨勢,吉利汽車產品結構正在持續向高品質、高技術、高價值方向躍進,不僅連續3年實現產銷超百萬輛,而且成為中國汽車品牌不斷向上的領軍者。”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未來10年將是世界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吉利唯有主動迎接汽車新“四化”變革,以創新引領,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新優勢,與全球伙伴聯合,通過協同和分享占領技術制高點,共同打造未來智慧立體出行新生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楊忠陽)
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中高端汽車需求開始加速釋放,汽車消費升級趨勢愈發明顯。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市場狹義乘用車最低批發價均價在12.8萬元,2018年增長為13.3萬元,2019年達到14.2萬元。與此同時,主打中低端市場的中國汽車品牌受車市下滑影響大,市場份額持續走低。
面對消費升級趨勢,我國汽車產業如何才能高質量發展?指望外資品牌“助人為樂”,恐怕并不現實,關鍵要看自身實力。
但讓人擔憂的是,多數自主品牌乘用車處于產業中低端,賣得很便宜,利潤很少,有的甚至不掙錢。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原因在于國產汽車品牌在與外資品牌合作過程中,對品牌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再加上缺乏技術加持,在與外資品牌博弈中放棄了自有品牌。現在同樣配置的汽車,自主品牌價格要比外資品牌低一大截,主要是因為沒有品牌溢價能力。
面對消費升級,我國汽車企業應主動通過創新驅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奮力實現品牌向上突破,從中低端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品牌作為質量、技術、商業模式、企業文化等企業無形資產的有效承載體,代表著產業鏈的高端和高附加值。沒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輛車,都是別人的輝煌;沒有品牌的溢價能力,就會淪為別人的馬仔,永遠沒有出頭之日,這早已被汽車界奉為圭臬。
好在過去熱衷于合資的國有汽車集團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近年來紛紛加大自主研發投入,著力自主品牌培育。當然,在品牌向上的過程中,企業難免會遭遇一些困難,畢竟競爭對手強大。但也要看到,面對消費升級和“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產業變革新趨勢,只要保持戰略定力,通過加快創新驅動,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也未必不能“翻盤”。
如何充分發揮汽車消費升級的帶動作用,用好這個“加速器”,不僅需要自主車企抓住機遇,同時也需要各級政府足夠重視,營造好支持汽車消費升級的環境。須知,汽車消費升級不僅有利于加快自主車企品牌向上,推動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而且,作為僅次于房地產的大宗商品,汽車消費升級也會反過來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作者:楊忠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