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有網友翻出2018年“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舊聞,懷疑“是否兩年前就已發現如今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記者今天向中科院求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稱2018年報道的“病毒”,與此次引發肺炎疫情的2019-nCov并非“同一種病毒”。
2018年4月,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其中提到,由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牽頭的科研團隊發現,2016-2017年在我國造成2.4萬多頭豬死亡的流行性腹瀉,其“罪魁禍首”是一種起源于蝙蝠的“新型冠狀病毒”——科研人員將其命名為“豬急性腹瀉綜合征冠狀病毒”,簡稱SADS冠狀病毒。
中青報記者曾參與此次報道。該成果的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告訴記者,蝙蝠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儲存宿主,SADS冠狀病毒的發現與溯源研究證實,蝙蝠攜帶的某些冠狀病毒可跨種傳播至家畜并造成嚴重疾病。不過,SADS冠狀病毒當時還只限定在豬致病,并沒有證據顯示SADS冠狀病毒可進一步跨種感染人。
如今,這一成果再次被翻出來引發熱議,石正麗也給出明確回應:此次武漢首先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與2018年報道出來感染豬的新型冠狀病毒“SADS冠狀病毒”,在分類學上不是一個“種”。
她說,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分離的電鏡照片來看,2019-nCoV和2018年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SADS冠狀病毒”大概長得一樣,但里面的遺傳物質和遺傳信息不同。
1月26日,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也對此進行了辟謠,稱2018年報道的研究對象是“豬急性腹瀉綜合征冠狀病毒”,與此次引發肺炎疫情的不是同一種病毒。
石正麗還表示,針對蝙蝠持續開展冠狀病毒的監測,發現、鑒定對人畜健康構成潛在威脅的蝙蝠冠狀病毒,對于防控新發傳染病、保障畜牧業生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野生動物攜帶的很多病毒是長期存在的,我們應遠離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