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社會萬象

“新冠病毒屬于SARS”被辟謠,院士的話,我們該怎么聽?

來源: 上觀新聞  
2020-02-10 21:25:17
分享:

  昨晚,院士一句話,語驚四座。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組專家陳煥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屬于SARS冠狀病毒。”這一表述引起了巨大爭議,隨后,陳煥春承認存在口誤,漏掉了“相關”兩個字,應為:新型冠狀病毒屬于SARS相關冠狀病毒。

  鐘南山院士也緊接著辟謠:SARS冠狀病毒專門指急性呼吸綜合征的病毒,它與新型冠狀病毒不是一回事,這兩個病毒是兩回事。

  都說“辟謠跑斷腿”,其難度可見一斑,何況是專家口中的“謠言”。專家公開場合上一句口誤,事后更正及辟謠解釋能否彌補呢?

  這還不是最麻煩的。與口誤相比,更讓人困惑的是,專家之間的意見的沖突。

  拿戴手套打比方,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接受采訪時明確強調,要大力提倡戴手套,不戴手套是防疫戰中的巨大漏洞。疾控專家吳尊友表示,棉紗手套和布手套都可以減少手的污染,但仍要堅持洗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則說,普通公眾在出行或乘坐電梯后不需要戴手套,勤洗手即可。

  同一件事情,三個權威專家意見都有所不同,甚至向左。類似的疑問還有,病毒是否氣溶膠傳播,室外場合是否需要戴口罩等,各渠道的解釋都不盡相同,著實讓人難以捉摸。

  如何避免“專家謠言”這一尷尬情況?或許,學界和公眾都需要動動腦筋。

  一方面,專家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羽毛,切勿因為發言過于隨意,讓人覺得是“磚家”。

  應該說,學者也是人,犯錯在所難免,偶有失誤,不必抓著不放。但換個角度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尤其是疫情當下,學者的公共屬性尤為凸顯,所肩負的社會責任,也“迫使”自己對一言一行要求更為嚴苛。普通公眾缺少專業醫學知識,每逢關鍵時期,權威人士意見就顯得尤為重要。任何無心之失,經互聯網傳播放大,都可能產生“蝴蝶效應”,甚至釀成公眾恐慌。“雙黃連口服液”的連夜搶購,便是最好的一例。

  假若出現口誤等錯誤,切記第一時間主動更正,等到輿情發酵再來解釋,可能黃花菜都涼了。一旦專家成了“謠言”之源,消耗的不僅是個人的學術名譽,更會瓦解公眾對科學的信任。

  另一方面,公眾也要學會主動獲取知識,甄別信息真偽,完善自己的“數據庫”。

  盡信書,不如無書。權威意見固然非常重要,但迷信權威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茖W也是不斷完善和推進的過程,面對新冠病毒這一新事物,再權威的人士也有自己的認知局限,不可能給出一套完美的解決方案。

  通過自我學習,掌握權威意見的主要精神,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才是最好的“防疫指南”。回顧戴手套一事,看似專家意見向左,但細細甄別不難得出結論——勤洗手是必選項,戴手套是加分項,勤洗手比戴手套更重要。

  提倡尊重科學,拒絕迷信權威,辯證看待專家觀點,不被“牽著鼻子走”,這才是防疫抗疫的正確打開方式。

關鍵詞:辟謠責任編輯: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