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蔓發,春山可望。當前,正值春耕備耕的“黃金時節”。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不容有絲毫松懈,但春季農業生產時間緊迫,也不能錯失“良時”。
扁擔挑水掛兩頭。一頭要毫不松懈地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堅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頭要很好地搶抓機遇,組織做好春耕生產各項工作。不然,就會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農業扮演著國民經濟重要“壓艙石”的作用,抓好農業生產、保證農產品充裕供給,是穩物價、穩預期、保民生的重要基礎。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如何更好地把“三農”工作落到實處,既戰“疫”,又護“農”,守好“生命線”,穩住“壓艙石”,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夯實基礎,是各地黨委和政府應當重點思考并實踐的課題。
春耕在即,農時緊迫。農業種植,最講究節氣,也最注重時節。在當前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防疫抗疫、春耕備耕重任在肩,尤需科學布局,精準施策,既確保疫情防控不松勁,又保證農業生產按時推進,一刻也耽擱不得。只有穩住了農業生產,才能保證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才能保障豐收、穩住人心、增強信心、匯聚同心。
因勢制宜推出政策扶持。疫情防控的特殊關鍵時期,落實好春耕生產任務,好的政策可以起到積極“催化劑”作用。浙江啟動全省農業農村系統“三聯三送三落實”活動,組建1000余支服務隊,走進田野鄉村,開展定點聯系、組團服務,抓緊恢復農業生產,補齊“三農”領域短板;山西大力開展“訂單作業”,協調農業生產資料供應企業、石油部門開展送油、送藥、送種、送肥到合作社、到田間地頭的優質服務活動,實現“點對點”的精準銜接;鄭州組織好農業生產資料生產供應,加強越冬作物田間管理,確保夏糧豐收……各地因勢而謀,釋放政策能量,為農業生產注入活力,值得鼓勵,推動落實。
因時制宜打通下田“堵點”。保障農業生產活力旺盛,暢達的交通條件是必要前提。要把握好疫情防控的節奏,根據不同地域不同疫情情況,分區分級做好防控工作,因時而謀,盡可能為春耕生產提供便利和條件。首先,要打通市場入村的“大動脈”,建立農資點對點保供運輸綠色通道,減少路途運輸時間,確保化肥、種子、農機等生產要素能夠購得進,不斷鏈;其次,還需暢通“微循環”,對農戶到田間地頭“最后一公里”也應盡快解“堵”,加強春耕備耕和越冬作物田間管理,推動農資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引導農民不失時機下田春耕,維護好越冬農作物,確保農業生產平穩有序。
因地制宜實施科學種植。穩定面積,確保產量,是必須守住的底線。在當前受疫情影響,農業生產力還相對緊缺、農業物資不盡完備的條件下,更需要打開思路,科學施策,視生產能力和條件,有序恢復雙季稻生產,向產能要效益。2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鮮明強調,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恢復雙季稻。同時還指出,今年稻谷最低收購價保持穩定,視情可適當提高。這些有利舉措,都為科學種植指明了方向,也為農民放心種植吃下了“定心丸”。除此之外,各地還應同步加大農作物保護工作,加強病害、蟲害等管控,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千方百計確保今年農業生產有序穩定,合力打牢農業發展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