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e評:復工復產要多做“疏”文章
楊麗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要鼓勵低風險地區的農民工盡快返崗復工,采取“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連日來,包括江蘇在內的全國很多地方通過包機、專列、定制大巴等多種形式,接外地員工返崗返工,保障企業及時復工復產。
復工復產,員工及時“復位”是關鍵。企業想要及時復產,可是疫情防控的壓力很大,外省外地的員工回不來怎么辦?有的企業把壓力全部交給員工,要求員工在來的路上做好防護工作,用“堵”的辦法來減少疫情發生的機會,這當然是常規手段。但是,假如能像有關企業一樣,多用“疏”的辦法,采用包汽車、包專列、包機的辦法“點對點”地把員工從外地接回來,豈不是更安全更有效率更有人情味?企業如此,地方和有關部門也是一樣。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盡快恢復社會生產生活秩序,不僅要做“堵”的文章,更要做“疏”的文章,善于疏導堵點、疏通難題,通過暢通全省交通、點對點運輸、靈活調動各崗位人員等多種形式,保障物流暢通、返崗有序。
看得見的堵點要“疏”,看不見的堵點更要“通”。產業鏈、資金鏈是企業最重要的生命線,疏通“兩鏈”之堵也是復工復產的必答題。從目前情況看,企業復工仍存在資金不足、上下游產業鏈配套難、企業自身防控難等問題。這些堵點,就是工作精準施策的“靶點”。比如,維護資金鏈,江蘇打出減稅降費、財政補貼、金融服務等惠企政策組合拳。比如,出臺應對疫情影響促進經濟循環暢通政策,督促各地簡化流程、提高效率、主動靠前服務,盡快暢通經濟循環,保持產業鏈總體穩定。再比如,出臺通知,指導企業做好復工人員健康篩查和防控管理工作,確保復工安全,等等,都是以“疏”的思維和辦法化解難題。
做好“疏”文章,要多花細功夫。需要看到,不同企業面臨的困難不盡相同,確保舉措發揮效用,要做到細致梳理,精準施策。比如,資金來源能否有保障,原料來源是否有渠道,各項審批是否便捷等等。關鍵是,到企業一線去,了解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實際困難和需求,在此基礎上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精細度,才能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一方面要指導企業落實防控措施,確保復工安全有序;另一方面要及時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確保復工順利推進。
復工復產是一個鏈條,哪一個環節卡殼,鏈條都可能運轉不暢,最終影響全局。善于用“疏”的辦法,才能暢通各環節,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各種難題,贏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