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題:中國經濟戰“疫”錄:近3億農民工如何渡過難關?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2019年,中國農民工總量達2.9億人。往年此刻,他們中大部分正離家趕赴各地工作崗位,但這一慣例今年被新冠肺炎疫情中斷。無工可打,不僅給農民工們留下焦慮,也為決勝脫貧攻堅帶來挑戰。
疫情影響農民工生計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農民工月均收入3721元人民幣,增長6.8%。
但有分析指出,外來農民工需承擔在城市生活的房租、子女上學等高額費用,統計數字不一定能準確反映其生活負擔。此外,工傷、意外傷害、疾病,以及缺乏足夠醫療養老保障等風險,都讓他們可能在一夜之間成為貧困人口。
疫情影響下,如不及時采取措施,這個隱性貧困群體還有可能加快浮出水面。
如今許多中小微企業受疫情沖擊經營困難,它們正是吸納農民工就業的主要力量。另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2019年中國有2729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外務工,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來自外出務工,涉及三分之二左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外出務工受阻對他們的打擊更加沉重。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直言,在此情況下,本已很少存在的“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困難現象,可能在個別地區和家庭重現。
“兩條腿走路”解就業燃眉之急
解農民工燃眉之急,就要讓他們盡早有工可打、有錢可掙。而幫助廣大農民工,尤其貧困勞動力渡過當下就業難關,需要“兩條腿走路”。
一方面,有條件的要就地解決。對暫時難以外出且有就業意愿的農民工,官方明確將通過深入挖掘當地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用工潛力、組織投入農業生產等渠道,促進就近就地就業。以四川為例,截至3月1日,省內務工返崗農民工達432萬人,就業多集中在當地已開工重大項目和規上企業。
另一方面,要打通跨區域返崗通道。為此各地已協作建立起“點對點”、一站式服務通道,通過專車專列包車廂等方式,成規模、成批次組織低風險地區農民工盡快返崗復工。截至3月3日,累計組織農民工“點對點”返崗復工210萬人。總體來看,目前返崗復工農民工達7800萬,占今年春節返鄉的60%。
“脫貧+振興”助農民工圓夢
疫情是暫時的,要讓農民工群體圓夢脫貧致富,還有更長路要走。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注意到,從2008年到2018年,在中國農民工總量增幅放緩同時,本地農民工人數年平均增速比外出農民工高約1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數量占比提高近2.5個百分點。該現象意味著許多農民工正回歸本鎮本鄉。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近年來中國農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符合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已100%通了硬化路。加之中西部一些傳統勞務輸出地承接了東部產業轉移作為盤活地方經濟的抓手,官方亦大力支持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家鄉發展形勢向好進一步吸引就業人口回流。
如勞務輸出大省河南,近150萬返鄉創業農民工已帶動900萬人就業。他們既實現了自身發展,也成為助力家鄉脫貧、振興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