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表示,對于農村地區的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將如何轉型,有關部門正在制定詳細目錄,明確哪些不能養,哪些還可以養,但無論如何國務院扶貧辦都將落實好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要轉變陳規陋習,對非法的野生動物產業該關的關、該停的停、該轉的轉,造成損失的將通過多種形式給予幫助,發展一些替代產業,總的來講不會對脫貧攻堅產生大的影響。
我國是野生動物養殖大國,野生動物養殖業已成為一些地方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有力支撐。
近日,黃島警方多警聯動,抓獲涉嫌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犯罪嫌疑人逄某華等8人,并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圖片來源:法制日報
據《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目前,我國各地人工飼養繁殖的野生動物種類多達幾百種,龜鱉類、毛皮動物、蛇類、鹿類、鱷魚類、蛙類等養殖業已形成集約化生產。
比如,在廣西靈山縣,有約8000戶農戶養蛇,之前這些農戶90%都是貧困戶,通過養蛇陸續脫貧了;在江西萬安縣,以養殖果子貍聞名,許多人通過養殖果子貍成功脫貧。
該禁的必須依法禁,但對于依靠野生動物養殖業生活的人來說,哪些不能養哪些還可以養、不從事野生動物養殖要靠什么生活,無疑是天大的問題。
換言之,野生動物養殖行業從業人員多、產業鏈長,只“堵”不“疏”,養殖戶以及上下游從業人員正當權益難以保障。尤其一些將野生動物養殖作為扶貧脫貧項目的地方,影響或將更大一些。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及時回應,體現了對民意的傾聽與關切。“制定詳細目錄”“造成的損失通過多種形式給予幫助”“發展一些替代產業”等,每一方面都戳中了百姓的痛點,也應是各地用力的地方。
一些專家表示,之前大量養殖戶響應政府鼓勵馴養繁殖的號召加入到這個行業,尤其是在把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作為扶貧項目的地方,“禁野令”會使一些人蒙受經濟損失,政策上可以對于這些養殖戶的轉型給予一定期限,把存量慢慢消化。一些養殖戶也表示“希望有個緩沖期。”
事實上,《決定》也指出,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我們正常的推進步伐,如何打贏防疫與脫貧攻堅兩場“硬仗”對各地來說都是一場不小的考驗。
“總的來講不會對脫貧攻堅產生大的影響。”這會讓人懸著的心稍稍放松一些,但也要高度警惕禁“禁野令”產生的連鎖反應、帶來的隱患。
政策政令更精準清晰一些,執行落實上更貼近實際一些,是法治思維的要求,也是現代化治理的題中之義。(郭慧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