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江蘇省政府舉行深入推進江蘇社會信用體系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公布,隱瞞病情、逃避隔離治療等行為認定為失信;參與疫情防控表現突出,納入守信行為記錄;對企業受疫情不可抗力等因素影響,生產訂單完不成或者產品交付不及時出現的違約失信行為,相關部門可采取適當延長整改期、暫緩信息報送等措施,引導和幫助企業及時糾正和修復信用缺失,防范信用風險。
1. 隱瞞病情、逃避隔離治療等行為認定為失信
疫情防控期間,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一度成了稀缺商品。通知明確加大價格失信懲戒力度,對口罩、溫度計、消毒液以及重要生活物資中不明碼標價、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壟斷經營、趁火打劫等失信行為信息納入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記入市場主體信用檔案并向社會公示。
此前,不少行業、企業正式復工復產。通知也對強化企業復工復產信用管理提出明確要求。比如,未對返崗返工職工進行健康監測管理、未采取消殺措施保證復工后生產生活環境安全、未按要求處理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系等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除依法嚴格追究相應法律責任外,列入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實施聯合懲戒。
同時,強化疫情防控個人信用管理。通知明確,在江蘇區域內居住、工作、學習以及從事其他活動的個人應當履行服從疫情防控的指揮和安排,依法接受調查、監測、醫學觀察、隔離治療,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嚴格遵守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規定,減少外出活動,不參加人員聚集活動;嚴格履行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等有關疫情防控義務。對隱瞞病情、在疫情嚴重地區旅居、與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接觸等情況,或者有逃避醫學觀察、隔離治療等行為的,除依法嚴格追究相應法律責任外,認定為失信行為,依法予以懲戒。
2. 參與疫情防控表現突出,納入守信行為記錄
在疫情防控期間,涌現出了許多積極捐款捐物的個體和集體,還有很多企業第一時間轉產、擴產,滿足疫情防控物資的需要。對此,通知也明確,采取信用聯合激勵舉措,以凝聚疫情防控正能量。
鼓勵疫情防控擔當作為。各行業主管部門對赴湖北參加支援疫情防控醫務工作、參加一線疫情防控工作且表現突出、參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務活動且作出重要貢獻、積極捐贈疫情防控物資或資金等行為的個人和集體,納入守信行為記錄;對轉產、擴產、采購、運輸疫情防控急缺醫用物資及重要原材料的,在全產業鏈復工中取得突出成績,以及為生活物資保障和市場秩序穩定作出貢獻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納入守信行為記錄。
加大誠信正向激勵力度。探索建立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優先提供公共服務便利,優化誠信企業行政監管措施,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在各類評優評先、公共資源分配中予以優先支持和便利措施。
3. 探索輕微失信豁免機制,開通信用修復“綠色通道”
審慎開展失信行為認定。對企業受疫情不可抗力等因素影響,生產訂單完不成或者產品交付不及時出現的違約失信行為,相關部門可采取適當延長整改期、暫緩信息報送等措施,引導和幫助企業及時糾正和修復信用缺失,防范信用風險。
比如,采取便利措施向符合條件的出口企業及時出具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助力企業最大限度減輕因疫情造成不能履行合同的責任,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同時,探索輕微失信豁免機制。對企業因參與疫情防控工作而導致的延遲交貨、延期還貸、合同逾期等失信行為,不納入失信名單,不實施信用懲戒。對企業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合同違約、金融債務違約、未及時納稅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等失信行為,滿足豁免條件的,不納入失信記錄,不實施信用懲戒。
開通信用修復綠色通道。對因疫情等客觀因素影響造成的企業失信行為,經行業管理部門認定,一企一策,支持幫助企業進行信用修復。疫情以來至3月15日,江蘇通過“信用中國協同工作平臺”共辦理行政處罰信用信息修復初審申請2136件,辦理復審申請1390件,其中,完成修復117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