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29日起,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調研。本世紀初,習近平曾在浙江工作。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他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了232篇短論,文風樸實,思想性強,針對性強。這些短論后來結集出版,成書《之江新語》。今天,很多同志們手邊都有這本書。
在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考察調研之際,我們不妨再翻開《之江新語》。近期他在指揮部署抗疫斗爭時的很多要求,以及這次浙江調研體現的關切,都可在《之江新語》中找到跨越時空的共鳴與深思。
心里要時刻裝著群眾
2003年夏,浙江大旱,歷史罕見。在那年8月寫的一篇短論《抗旱要目中有人》中,習近平寫到——抗旱要“目中有人”,這個“人”,就是人民群眾。大旱面前,有關政府部門要高速運轉,心里要時刻裝著群眾,盡快把物資、資金送到抗旱一線,派上用場。
2005年,浙江連續遭受臺風侵襲。那年9月,習近平在《完善社會動員機制》中寫到——能否有效進行社會動員,是對執政能力的現實考驗。我們在防臺抗臺斗爭中演練出來、成熟起來并不斷完善的社會動員機制,對做好國防動員、處置公共危機,包括處理重大安全事故、疾病災害、突發事件等,都有借鑒意義。
在當前的抗疫斗爭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15年前,他在《領導干部必須做到“守土有責”》一文中寫到——何其為領導干部?說得直白一點,組織上讓我們當領導干部,就是派我們在這里站崗放哨,這叫守土有責。
2005年4月,習近平在《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中寫到——一個黨員就是群眾中的“一面旗”,黨員要做到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沖得出來,危難時刻能豁得出來。
2020年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牢記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2月23日,在那場分會場設到縣團級單位的“17萬人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來到浙江湖州安吉縣余村。9天后,他寫下短論《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文中說——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既會產生矛盾,又可辯證統一。在選擇之中,找準方向,創造條件,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
在《之江新語》中,有很多篇目跟“兩山論”有關。2006年3月17日至27日,11天內,習近平連續發表四篇短論,算是一組系列評論——第一篇《從“兩只手”看深化改革》,強調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即“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的關系。第二篇《從“兩只鳥”看結構調整》,提出養好“兩只鳥”:一個是“鳳凰涅槃”,另一個是“騰籠換鳥”。
第三篇《從“兩座山”看生態環境》。他寫到——在實踐中對“兩座山”之間關系的認識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時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第二個階段時既要金山銀山,但也要保住綠水青山;第三個階段時認識到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
第四篇是《從“兩種人”看“三農”問題》,他提出,“兩種人”,一是城市居民,二是農民。要逐步消除農民與市民在實質上的差別和身份上的巨大落差,而只是社會職業分工不同。
今天,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已寫進中央文件。大批新型職業農民正“破土而出”。
不畏艱難向前走
在抗疫斗爭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艱險越向前”。這次疫情給中小企業帶來沖擊,3月29日,習近平在寧波考察的第二站,去了一家模具企業,特地為中小企業加油鼓勁。
而翻開《之江新語》,15年前,他曾在《不畏艱難向前走》中寫到,以浙商為代表的浙江人民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前進的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包括浙商在內的浙江人民從來不怕苦,從來不畏難,這是我們不斷前進、走在前列的不竭動力。
在重大復雜任務面前,怎么做好工作?2004年12月,習近平在短論《處理好三對時間關系》中寫到——抓好任何一項工作,都要處理好三對關系:一要善作善成,處理好部署與落實的關系,這是昨天與今天的關系;二要再接再厲,處理好堅持與深化的關系,這是昨天、今天、明天的關系;三要統籌兼顧,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這是今天與明天的關系。
再看此次抗疫斗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也不斷強調要抓緊抓實抓細。這正是“第一對關系”。抗疫有了進展,他強調必須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要咬緊牙關,繼續深入推進各項工作。這正是“第二對關系”。他還強調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這正是“第三對關系”。
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調研。他說,矛盾處理是一個國家、社會長治久安的一個基礎性工作。解決問題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
翻開《之江新語》,他曾在《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打牢基層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線平臺》等短論中,論及此項工作——“政之所要,在乎民心”。基層既是產生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的“源頭”,也是協調利益關系和疏導社會矛盾的“茬口”。要建立健全基層輿情匯集分析機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制度,使得這第一道防線更堅實、更穩固。
《之江新語》232篇,內涵極為豐富。對照眼前這場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斗爭,不妨用習近平2003年7月17日寫下的《樹立五種崇高情感》,作這次跨越時空研讀的收尾,也來共勉。他寫到——
一要學習鄧小平同志的情懷感。“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二要學習雷鋒同志的幸福感。“為人民服務是最大的幸福。”三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愛的最高境界就是愛人民。”四要學習鄭培民同志的責任感。“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五要學習錢學森同志的光榮感。把群眾的口碑當作自己無上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