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楊于澤(湖北)
4月8日,武漢就要“重啟”了。這不是中國戰疫的結束,也不是武漢戰疫鳴金收兵,但它已經證明了,人類有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有效方法。
現在網絡有一種悲觀的觀點,有些專家認為,這次人類不可能像逼退SARS那樣,將新冠病毒從人類趕回深山古洞,實際上疫情將演變成流感那樣的東西。有人由此得出結論,認為中國雖然第一階段阻斷疫情傳播,但隨著西方國家實現“群體免疫”,中國反將因阻斷疫情傳播而缺乏群體免疫力,從而處于劣勢。
武漢西高速收費站扼守武漢西大門,連接武漢仙桃、潛江和宜昌方向。目前,該站通道已全部打開,每天不斷有市民從這里返城。
需要明確的是,雖然作為中心戰場的武漢馬上要成功“重啟”,但武漢戰疫并沒有結束。從3月下旬開始,武漢就已逐步撤除了市內一些交通管控措施,地鐵、公汽逐步恢復運營。今天的武漢已經車水馬龍,城市“活”起來了。但武漢市近日已給市民打“預防針”: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任務依然繁重復雜。各區要繼續強化小區封閉管理,引導居民非必要出行盡量不出門。
武漢“解封”,意味著這座自1月23日被按下“暫停鍵”的千萬人口級城市“重啟”,由以疫情防控為重中之重轉向統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復工復產已經有序展開,但武漢疫情防控也面臨新的形勢,其重點就是嚴防疫情死灰復燃,其中一個重點是防止無癥狀感染者成為疫情傳播的源頭。
就全國而言,目前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局部有可能疫情死灰復燃,二是境外疫情輸入風險上升。像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越是經濟發達,對外交往越密切,境外輸入病例風險越高。
但是我國已經基本阻斷全國本土疫情傳播,這也是舉世公認的。武漢“解封”和“重啟”,意味著中國已經找到了阻斷疫情傳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通過交通管控、小區封閉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從而阻斷社會交往,最終達到阻斷疫情傳播的目的,這是一種很費力的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的策略。
武漢東湖櫻園櫻花靜靜綻放,帶來春天的氣息,更給人們帶來溫暖與希望。
有人會說,武漢“封城”適宜于中國的社會與文化傳統,歐美人崇尚自由,對武漢戰疫模式他們只能“敬鬼神而遠之”。歐美人用不用“武漢模式”是他們的事,但武漢為人類戰疫提供了一種有效選擇,它證明人類應對新冠疫情不是束手無策的。
事實是,“群體免疫”作為一種理論和戰疫策略設計,本身就經不住推敲,是一個偽命題。按照專家說法,“群體免疫”需要讓總人口的60%到70%感染新冠病毒,到時候一國人口就可以整體獲得免疫能力。既然要讓60%到70%的人都感染,這跟政府什么都不做又有多大區別、跟讓人們自生自滅又區別何在?
現在又有研究得出結論,稱人體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只能管一年,推而論之,“群體免疫”就算實現了也效用有限。其風險收益比是不是讓人承受不起?
武漢“重啟”,恰恰印證了一種古老智慧:傳統的、已經被歷史證明有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戰疫,中國仍須繃緊“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這根弦。但已經成功拿下戰疫第一階段的我們,握有先發優勢,更有理由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