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族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真情奉獻,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贏得了黨和人民高度贊譽。我為你們感到驕傲!”在2020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這樣點贊新時代的中國青年。
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打磨和淬煉,他們從初出茅廬的懵懂學子,變成了披堅執銳的戰士。無論是在戰“疫”一線,還是志愿服務、科研攻關,他們不懼風雨、勇挑重擔,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他們,挺起年輕的“脊梁”,用奮斗書寫“五四榮光”。
人民網教育頻道推出五四青年節特別策劃——《青年有擔當 國家有力量》,通過13位在抗擊疫情中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真情奉獻的優秀學子代表的故事,生動講述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
王一葦:在“疫”線踐行入黨誓言
疫情期間,華中科技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新疆分隊隊長王一葦主動報名一線志愿者,先后在漢陽國際博覽中心、武漢雷神山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市第九醫院、武漢市第七醫院、華中科技大學校醫院及社區進行志愿服務,累計參與搬運10000余箱物件、70000斤果蔬和15噸消毒水,為疫情初期的武漢打通了醫療物資的生命線。如今,她又如愿成為了新冠肺炎疫苗第二批志愿者。
王一葦說:“我本身就是一名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在疫情面前更應當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一以貫之;同時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更要在民族需要之時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言。”
謝小玉:青春的腳步奔跑在前線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大二學生謝小玉第一時間主動到東湖新城社區擔任社區志愿者,成為社區內唯一的大學生志愿者和“00后”志愿者。她與另一名志愿者一起,負責對接東湖新城社區第30棟200多戶居民的生活需求,買菜、買藥、跑腿兒、取快遞,直接服務700余人,用青春的腳步奔跑在疫情前線。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武漢東湖新城社區,謝小玉向總書記匯報了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聽完匯報后感慨地說:“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不怕苦、不怕犧牲。抗疫一線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驗人。”
受到總書記的肯定,謝小玉備受鼓舞。“抗疫一線也是大學,志愿服務就是課堂。哪怕我能夠做的只是像買菜、買藥、拿快遞這樣微小的事情,但只要能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些許便利,就是有意義的。”謝小玉說。
徐卓立:雷神山上的大學生“基建狂魔”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土木類專業大一學生徐卓立不懼危險和恐慌,毅然決然隨父親奔赴抗“疫”一線,積極投身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連續六天連夜作戰,順利完成雷神山醫院兩百余套淋浴間的設備安裝工作,為醫患人員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徐卓立說:“在每一個歲月靜好的背后,都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需要做的,便是讓自己強大起來,成為祖國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
劉堯:配置消毒液 盡力所能及之力
西安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2017級學生劉堯的家鄉位于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武鄉鎮。在了解當地防疫物資緊張后,他與家人一道成功配置出含有效氯8000mmp的消毒液。
為滿足防疫所需,他們共制2240升84消毒液,按比例可配置134.4噸消毒藥水,滿足全鎮各街道、村組、養老院所需。劉堯說,作為大學生,無論是居家自我隔離還是參與防疫工作,都是不同程度在為抗擊疫情做出自己的貢獻。
劉晴:“95后”志愿者接力守護國門
3月中旬,北京新國展集散點作為首都機場入境北京旅客的轉運集散地,成為北京市外防輸入的最前線。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研一學生劉晴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奔赴新國展集散點協助防疫工作。核對信息、翻譯引導、接受咨詢……面對入境旅客不同的需求,她耐心細致、不辭辛苦。作為一名曾經參軍入伍的大學生,她對“使命”和“責任”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面對疫情,‘我是共產黨員,我先上’這句話不能僅僅是說說而已,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回答!”劉晴說。“當兵的經歷,磨練了我的意志,讓我更加懂得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就要能夠扛得起國家和民族的責任,在人民面臨困難和危險的時候,就要責無旁貸地挺身而出。”
任飛鴻:身披白衣“戰袍” 守好“最后一公里”
由于父親手部骨折,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2017級中醫學專業學生任飛鴻在父親手術期間身披白衣“戰袍”,代父“出征”,深入到社區基層與醫護人員一起對居家隔離對象進行監測巡訪。他與父親一同戰“疫”,一起守好居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他說:“作為一名醫學院校的學生,我雖無法如各位老師們一樣前往最前線與病毒作斗爭,但我仍能承擔起自己的一份責任。身為中醫學子,我們要立足專業、用心鉆研,要理解中醫學的精髓,也要借鑒西醫好的思路,才能更好地傳承中醫藥、發展中醫藥,讓中醫藥為人類的健康事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陳英:大年初三遞交“請戰書”的醫學生
擁有執業醫師執照的陳英,是浙江大學醫學院的一名在讀研究生,同時也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生。庚子年正月初三,陳英毅然寫下請戰書,主動請纓堅守一線。“請戰書”中,她寫道:“疫情蔓延,需要大量醫護人員在一線工作,雖然學院教學部出于安全的考量讓學生退出一線。但作為一名黨員,我仍要申請去一線工作。”
疫情期間,她每天在急診科跟著帶教老師工作,協助做好急診門診、120病人的接待與處理等。本可居家休息卻堅持上班,陳英認為,“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更應與國家共命運,肩并肩一同戰勝這場戰‘疫’。”
岳岱瑤:機場疫情前線的“翻譯官”
當得知機場海關疫情防控工作招募翻譯志愿者時,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專業一名大四學生岳岱瑤立刻報了名。憑借著扎實的語言功底與靈活的應變能力,她認真高效地配合海關人員完成外籍旅客的翻譯詢問工作,單日工作時間超過14小時。
“國家需要我,我隨時待命,義無反顧。”岳岱瑤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相信在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奮戰下,抗‘疫’終將勝利,一切美好都會如約而至。”
呂蔚元:在科研抗疫一線攻堅克難
作為一名專研體外診斷領域的2018級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學生呂蔚元在疫情期間始終堅守科研一線,與導師沈峰教授課題組團隊共同承擔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核酸檢測系統的研制工作。經過兩個多月夜以繼日的攻堅克難,該團隊已完成了檢測系統的開發,克服了臨床上病毒檢測原有的許多技術短板。
面對疫情,無數科研人員沖鋒在前,勇于擔當,奮力書寫疫情防控的“科技篇章”。呂蔚元認為,作為青年一代,當接續奮斗、不負韶華,把科研成果應用在祖國的廣袤大地上。
馬雨聰:“云陪伴”一線醫護人員子女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大三學生馬雨聰的家鄉在湖北武漢,正是此次疫情的“風暴之眼”。疫情期間,她主動報名武漢大學“與逆行者同行·為奉獻者奉獻”志愿服務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關愛行動,與千名志愿者一起,用愛心“云陪伴”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回報在一線奮戰的醫務工作者。同時,她還與家人一起積極籌集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捐贈給醫護人員和有需要的老人。
“這次戰‘疫’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人民的英雄力量和祖國母親的強大溫暖。”馬雨聰說,青年一代今后定當更加奮發向上,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吳斯琪:用語言的力量筑牢防線
“每次接完深夜熱線電話、完成遠程電話口譯并解決外賓問題,我都由衷感到高興,因為可以在特殊時期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吳斯琪是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主修翻譯研究(口譯方向)。疫情期間,她堅持在上海12345熱線擔任英語夜班志愿者。
吳斯琪所在的團隊,是一支由78名大學生組成的英語、日語、西班牙語等在線翻譯志愿者隊伍,主要將外籍人士的訴求快速準確翻譯給熱線坐席專員,協助做好疫情相關翻譯、信息排查等工作。
李甜:在社區防控第一線挑起重擔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大二學生李甜在了解了小區的抗疫工作后,不顧自身安危,主動向居委會請求擔任起了小區抗疫工作的志愿者。
她說:“當我像前線的醫護人員一樣主動請命、不計報酬地投入到志愿者隊伍中去時,我才真切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志愿者身上原本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一定會繼續奮斗,努力學習本領,爭取以后在更為重要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于雅馨:堅守火車站檢查點“保駕護航”
“您好!請摘下帽子站在測溫區域看鏡頭……好的,謝謝配合。”在長達57天、累計時長428小時的志愿服務工作中,這是中國政法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于雅馨說得最頻繁的一段話之一。受同樣堅守在抗疫一線的父母影響,于雅馨報名參加了家鄉吉林省“白山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活動”,并主動要求到最苦最累、持續時間最長的火車站檢查點工作。疫情期間,她累計檢測旅客體溫1萬余人次,發現體溫異常者50余人次,努力守護南來北往乘客的健康平安。
火車站不僅是交通樞紐,更見證著人們之間的離別與重逢。“能在特殊時期為家鄉人民的平安健康保駕護航,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爛之花,這是我一生值得珍藏的寶貴經歷。”于雅馨說。